所持的意思、所持的詳細解釋
所持的解釋
所要掌握的。 唐 杜甫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詩:“幹戈未甚息,紀綱正所持。”
詞語分解
- 所的解釋 所 ǒ 處,地方:住所。哨所。場所。處所。 機關或其他辦事的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 量詞,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領的部隊)。所謂(.所說的;.某些人所說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專業解析
“所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詞法和實際應用兩個層面來理解:
-
字面與核心含義:
- “所”是一個特殊的結構助詞,用在及物動詞之前,與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短語(“所”字結構),表示該動詞所涉及的對象或結果。
- “持”是一個及物動詞,本義是“拿着、握住”,引申為“持有、擁有”、“堅持、主張”、“保持、維持”等含義。
- 因此,“所持”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所持有的東西”或“所堅持的主張/觀點/态度”。它指代的是由動詞“持”這個動作所作用的對象或所産生的結果狀态。
-
具體應用與含義:
- 指具體持有的物品: 指手中拿着的、身上攜帶的或所擁有的具體物件。
- 例如: “檢查旅客所持行李。”(指旅客攜帶的行李) “登記股東所持股份。”(指股東擁有的股份)
-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常用詞釋義,如《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持”的釋義包含“拿着;握着”和“抱有(主張、見解等)”。
- 指抽象持有的觀點、立場或态度: 指内心堅持的見解、信念、立場或态度。這是更常見的用法。
- 例如: “雙方各自闡述所持觀點。”(指雙方堅持的觀點) “他一向所持态度都很謹慎。”(指他堅持的态度) “了解專家們所持立場。”(指專家們堅持的立場)
- 來源參考: 漢語語法研究普遍指出“所”字結構的名詞化功能,如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對“所”的用法說明。古籍中亦有體現,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持所持之璧”雖非直接連用,但體現了“所持”指代具體物品的早期用法雛形。
“所持”作為一個名詞性短語,其詳細意思是指(某人)所持有、擁有或堅持的具體物品或抽象的觀點、主張、立場、态度等。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語境判斷是指實物還是抽象概念。它體現了漢語“所”字結構将動作對象或結果名詞化的典型特征。
補充說明:
- 在表達抽象觀點時,“所持”常與“觀點”、“立場”、“态度”、“見解”、“主張”等詞搭配使用,如“所持觀點”、“所持立場”。
- 它與“主張”含義相近,但“主張”更強調主動提出和堅持,“所持”則更側重于描述其擁有或堅持的狀态本身。
- 理解“所持”的關鍵在于掌握“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的語法規則。類似的詞還有“所見”(所看到的)、“所聞”(所聽到的)、“所想”(所思考的)等。
網絡擴展解釋
“所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釋義
“所持”原指“所要掌握的”,強調對事物或規則的把控。例如唐代杜甫《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中“紀綱正所持”一句,意為國家法度是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
現代擴展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持有、擁有”具體物品或抽象特質(如态度、觀點)。例如“所持金”表示隨身攜帶的金錢,“所持的觀點”指個人主張。
二、用法與示例
-
古典文獻引用
杜甫詩句“幹戈未甚息,紀綱正所持”是典型用例,體現對國家治理規則的重視。
-
現代語境
- 物品持有:如“大金を所持する”(日語中表示攜帶巨款)。
- 抽象概念:如“所持的态度需謹慎”。
三、相關詞彙
- 近義詞:持有、掌握、具備
- 反義詞:放棄、丢失、缺乏
四、日語中的特殊用法
在日語中,“所持”讀作“しょじ”(shoji),特指“隨身攜帶物品”,如“所持品”(攜帶物品)或“銃器を不法に所持する”(非法持有槍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或日語擴展用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新東方日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鞍韂暗冥辯谳摽榜抽打抽動疵诟麤狂大文典文妒母草惡發販輸飯蔬飲水乏味豐條腐障輔助工人嶲偉壞根灰釘昏黑建賬節哭錦簇花團津梁舊仇宿怨镌官句指刊心刻骨吭嗓扣跋曠土亮達連聲陵屯陵轶麗物禮治緑珠江慢惰彌留之際慕習内蕊女寵派澨欠呵悛心桡亂殺一砺百聖時失氣孀單絲條忘我圩堤免袒詳審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