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靡的意思、俗靡的詳細解釋
俗靡的解釋
庸俗頹靡。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 啟禎 諸公欲挽 萬曆 俗靡之習,而競躁之心勝。”
詞語分解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 靡的解釋 靡 í 浪費,奢侈:靡蕩。靡費。侈靡。 分散:靡散(消滅)。 古同“糜”,糜爛。 筆畫數:; 部首:非;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俗靡”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讀音:sú mí(注音:ㄙㄨˊ ㄇ一ˊ)
- 結構:俗(左右結構) + 靡(半包圍結構)
- 核心含義:指庸俗頹靡,形容社會風氣或行為低俗、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
2.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清代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附錄中提到:“啟禎諸公欲挽萬曆俗靡之習,而競躁之心勝。”
此句表明該詞用于批評明末社會風氣的堕落,強調對浮華習氣的抵制。
- 現代語境:多用于形容文化、藝術或生活方式中的低俗傾向,例如“抵制俗靡之風”。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庸俗、頹靡、浮華
- 反義詞:高雅、端莊、質樸
4. 延伸解析
- 字義分解:
- 俗:指社會普遍的風氣或習慣,如“風俗”“世俗”。
- 靡:本義為倒下或浪費(如“奢靡”),引申為頹廢、萎靡。
兩者組合後,強調因庸俗而導緻的整體精神萎靡狀态。
5. 應用示例
- 造句:
- “晚明時期,部分文人試圖以複古文學對抗俗靡之風。”
- “當代藝術應避免陷入商業化的俗靡陷阱。”
“俗靡”一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形容社會或文化中的低俗與頹廢現象,具有鮮明的曆史和文化批判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文學評論或現代文化研究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靡
俗靡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庸俗雜亂、不雅的樣子或行為。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形容某些事物或人的行為不合規範,缺乏品味或文化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靡的拆分是由“人”和“青”組成。其中,“人”是指人的意思,而“青”則表示美麗、清新的形象。俗靡一詞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俗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五帝本記》中的記錄:“五帝使神靈降民,和民俗靡政。”這句話意味着五帝時期,神靈降臨人間,統治着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行為舉止庸俗不堪。從此以後,“俗靡”逐漸演變成現代語言中的一個詞彙。
繁體
“俗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俗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俗靡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俗靡的寫法為“俗靧”。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他的穿着和舉止十分俗靡,缺乏品味。
2. 這部電影雖然票房火爆,卻因為内容過于俗靡而受到批評。
組詞
常見的與俗靡相關的組詞還包括:俗氣、庸俗、庸脂俗粉。
近義詞
與俗靡意思相近的詞彙還包括:庸俗、低俗、瑣碎。
反義詞
與俗靡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高雅、典雅、大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