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僵李代的意思、桃僵李代的詳細解釋
桃僵李代的解釋
同“ 李代桃僵 ”。原比喻兄弟友愛相助,後轉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清 錢謙益 《遵旨回話疏》:“ 復社 自有 周之夔 之案, 奕琛 自有 薛國觀 之案, 奕琛 又欲紐而一之,而曰 復社 操戈,繇臣指授,此所謂桃僵李代也。” 清 傷時子 《蒼鷹擊·株連》:“傷心極,恁桃僵李代,魚網鴻罹。”參見“ 李代桃僵 ”。
詞語分解
- 桃的解釋 桃 á 落葉小喬木,品種很多,果實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絨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藥:桃兒。桃李(喻所教的學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實至名歸,尚事實,不尚虛名)。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
- 代的解釋 代 à 替:代替。代辦。代銷。代序。代表。 曆史上劃分的時期:時代。世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乶 )代。年代。 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桃僵李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táo jiāng lǐ dài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桃僵”和“李代”兩部分構成)
- 原意:比喻兄弟之間友愛互助()。
- 引申義:後多指互相頂替、代人受過或犧牲一方保全另一方()。
出處與演變
- 古籍記載:
- 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則網漏吞舟,内則桃僵李代。”()
- 清代錢謙益《遵旨回話疏》中進一步引申為政治鬥争中的頂替行為()。
- 演變脈絡:
- 原為兄弟情誼的象征,如古樂府詩“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
- 後世逐漸擴展為代人受過的含義()。
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常見于書面語。
- 經典例句:
- “複社自有周之夔之案,奕琛又欲紐而一之,此所謂桃僵李代也。”(清·錢謙益)()
- “恁桃僵李代,魚網鴻罹。”(清·傷時子《蒼鷹擊·株連》)()
相關辨析
- 近義詞:李代桃僵、代人受過()。
- 與“李代桃僵”關系:
- 兩者意義相同,“桃僵李代”是變體用法,但使用頻率較低()。
- 部分文獻中二者可互換,如《世無匹》等小說()。
文化内涵
- 象征意義:體現犧牲精神或權宜之計,常見于政治、軍事策略(如《三十六計》中的替身戰術)()。
- 現代應用:多用于文學、影視中表達替罪、頂替等情節。
如需更深入的典故分析或例句拓展,可參考《樂府詩集》《酌中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桃僵李代
《桃僵李代》是一個成語,常見于中國的文學作品中。該成語由桃、僵、李、代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桃(木字旁,五筆編碼:35311,總筆畫數:7)
僵(亻字旁,五筆編碼:32151,總筆畫數:10)
李(木字旁,五筆編碼:35141,總筆畫數:7)
代(人字旁,五筆編碼:32111,總筆畫數:5)
來源:
《桃僵李代》最早見于《譚嗣同文集》中,意為“搏殺敗果”。它出自譚嗣同的一首《搏溪詩》:“揚風自縱陣,峻極激處觸。道既盈其行,桃僵李代完。”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用于形容戰争、鬥争等場合中。
繁體:
繁體字為「桃僵李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書法中的字形常有變化,例如,「桃僵李代」在古代可能會寫成「桃僵李替」等形式。
例句:
他在抵抗暴力時桃僵李代,全力迎戰。
組詞:
桃花、桃子、僵持、代理。
近義詞:
替身、代替。
反義詞:
直接、親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