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吉甫頌的意思、吉甫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吉甫頌的解釋

周 代賢臣 尹吉甫 所作贊美 周宣王 之頌歌。相傳《詩·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韓奕》、《江漢》等篇皆是。後以指宰輔頌君之作。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即事呈元相公》:“還成 吉甫 頌,贈答此瑤華。” 唐 高適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能為 吉甫 頌,善用 子房 籌。”參見“ 吉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吉甫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起源與定義
    “吉甫頌”指周代賢臣尹吉甫為贊美周宣王功績所作的頌詩。據《詩經·大雅》記載,《崧高》《烝民》《韓奕》《江漢》等篇目相傳為其作品。這些詩歌以頌揚君主德政、軍事成就為核心,後成為“宰輔頌君”類作品的代稱。

  2. 文學與曆史意義
    尹吉甫作為周宣王的重臣,其詩作不僅記錄曆史事件(如平定叛亂、分封諸侯),更通過典雅的語言塑造了君主的賢明形象。唐代詩人常借用此典,如張九齡在《奉和吏部崔尚書》中用“吉甫頌聲傳”比喻同僚對君主的贊頌,體現其在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3. 延伸用法
    後世将“吉甫頌”泛化為對賢能官吏或傑出人物的贊美詩文,但核心仍強調“臣頌君”的君臣關系。例如,唐代李嘉祐詩句“還成吉甫頌”即借古喻今,表達對當權者的稱頌。

總結
“吉甫頌”既是《詩經》中特定詩篇的統稱,也是古代政治文化中“以文頌德”傳統的代表符號,兼具文學價值與曆史隱喻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吉甫頌的意思

《吉甫頌》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為“雅頌”或“頌歌”。它是《詩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共收錄了40篇。吉甫頌是帝王和貴族以歌頌神靈、祖先和國家為主題的經典詩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吉甫頌的拆分部首是吉(口部)和頌(頁部),分别表示音樂和歌頌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23個。

來源

《吉甫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周朝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它是根據當時的樂舞風格創作的,旨在弘揚君王的威德和國家的繁榮。

繁體

吉甫頌的繁體寫法為「吉甫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吉甫頌的字寫作「吉甫詩」。

例句

吉甫詩以華麗的辭藻和婉轉的曲調,表達了古人對神明和國家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組詞

吉甫頌的組詞包括:吉祥、頌揚、詩歌、樂舞、文學、威德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吉甫頌的近義詞有:雅頌、頌歌。反義詞則為喪、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