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用物資的貯藏處。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在 嚴州 時,得 陸海軍 節度使印,藏軍資庫,蓋節度使 鄭翼之 所賜印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公使庫一千六百一十九貫四百五十八文。軍資庫八千七百六十七貫一百五十九文。”
軍資庫是古代官署名,主要用于存儲和管理軍用物資及地方財政資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軍資庫是軍用物資的貯藏處,主要職能為收儲錢物以保障軍隊需求。宋代在各州均設此機構,負責本州及本路(行政區)軍兵的衣賜、糧饷等開支。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地方財政體系或具體案例,可查閱《宋史·職官志》或陸遊、趙彥衛的筆記原文。
《軍資庫》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軍隊的物資存儲倉庫。軍隊依靠軍資庫來儲備、管理和分發軍隊所需的各類裝備、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
《軍資庫》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貝”和“手”,其中“⺼”表示肉類,貝表示財富,手表示操作。
這個詞共有14個筆畫。
《軍資庫》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來源于漢字的組合。它的簡體字和繁體字形式均為“軍資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軍資庫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它的寫法可能是“軍資庫”。
1. 軍隊從軍資庫中取出裝備,準備進行戰鬥。
2. 這座軍資庫的建設非常先進,可以高效地管理大量的軍事物資。
軍事、資料、庫房、兵工廠、物資儲備
軍械庫、兵器庫、******庫
農資庫、民生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