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服的意思、衮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服的解釋

(1)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ceremonial dress for royalty]∶天子穿的禮服。即卷龍衣

(2)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指三公

衮服相天下,傥來非我通。——白居易《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詩》

詳細解釋

(1).即衮衣。 晉 陸機 《答賈谧》詩:“ 魯公 戾止,衮服委蛇。”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汗衫所起》:“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紗中單,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宋史·輿服志三》:“ 宋 初因 五代 之舊,天子之服有衮冕……衮服青色,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參見“ 衮衣 ”。

(2).借指三公。 唐 白居易 《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衮服相天下,儻來非我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衮服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在重大場合穿着的禮服,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地位
    衮服(gǔn fú)是古代帝王及上公(如三公)的專屬禮服,與冕冠合稱“衮冕”,屬最高等級的禮服之一。其名稱源于服飾上的龍紋(“衮”即卷龍),象征至高權威。

  2. 使用場景
    衮服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宗廟,以及元旦、冬至、皇帝誕辰(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體現儀式的莊重性與皇權的神聖性。

  3. 形制與紋飾

    • 結構:分上衣下裳,配蔽膝、革帶等配件,形制莊重。
    • 十二章紋:傳統衮服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種紋樣為飾,前六章繡于衣,後六章繡于裳,象征帝王德行與權力。
    • 清代演變:清代廢除十二章紋,但衮服仍以龍紋為主。
  4. 文化象征
    衮服不僅是服飾,更是皇權與禮制的具象化表達,通過華麗紋樣和嚴格形制強化統治合法性。成語中“衮服”也引申為華貴莊嚴的代稱。

衮服融合了禮儀、權力與藝術,是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核心代表。若需進一步了解十二章紋細節或曆代衮服演變,可查閱網頁、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