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服的意思、衮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服的解釋

(1)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ceremonial dress for royalty]∶天子穿的禮服。即卷龍衣

(2)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指三公

衮服相天下,傥來非我通。——白居易《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詩》

詳細解釋

(1).即衮衣。 晉 陸機 《答賈谧》詩:“ 魯公 戾止,衮服委蛇。”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汗衫所起》:“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紗中單,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宋史·輿服志三》:“ 宋 初因 五代 之舊,天子之服有衮冕……衮服青色,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參見“ 衮衣 ”。

(2).借指三公。 唐 白居易 《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衮服相天下,儻來非我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衮服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在重大禮儀場合穿着的禮服,其定義與文化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形制與特征 衮服以十二章紋為顯著标識,包含日、月、星辰等象征天象的紋樣,衣料多采用玄纁二色(黑赤相間)。據《周禮·春官》記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則衮冕",其形制包含垂旒冕冠、寬袖長袍等元素。

二級象征 《禮記·禮器》明确"天子龍衮,諸侯黼,大夫黻",紋樣數量與官職等級直接對應。明代《三才圖會》載"十二章紋惟天子全備,公侯用九章,以下遞減",體現嚴格的禮制規範。

三、曆史演變 商周時期已出現雛形,漢唐形成定制,明代達到工藝巅峰。據《明史·輿服志》記載,嘉靖八年(1529年)重新制定衮服制度,采用缂絲工藝制作,綴有玉革帶、蔽膝等配飾。清代改稱"朝服",形制融入滿族元素。

該服飾體系承載着"辨等威,昭名分"的禮制功能,其演變過程與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同步,現存實物以定陵出土萬曆皇帝缂絲十二章衮服最具代表性。

網絡擴展解釋

衮服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在重大場合穿着的禮服,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地位
    衮服(gǔn fú)是古代帝王及上公(如三公)的專屬禮服,與冕冠合稱“衮冕”,屬最高等級的禮服之一。其名稱源于服飾上的龍紋(“衮”即卷龍),象征至高權威。

  2. 使用場景
    衮服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宗廟,以及元旦、冬至、皇帝誕辰(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體現儀式的莊重性與皇權的神聖性。

  3. 形制與紋飾

    • 結構:分上衣下裳,配蔽膝、革帶等配件,形制莊重。
    • 十二章紋:傳統衮服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種紋樣為飾,前六章繡于衣,後六章繡于裳,象征帝王德行與權力。
    • 清代演變:清代廢除十二章紋,但衮服仍以龍紋為主。
  4. 文化象征
    衮服不僅是服飾,更是皇權與禮制的具象化表達,通過華麗紋樣和嚴格形制強化統治合法性。成語中“衮服”也引申為華貴莊嚴的代稱。

衮服融合了禮儀、權力與藝術,是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核心代表。若需進一步了解十二章紋細節或曆代衮服演變,可查閱網頁、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拌嘴拌舌璧立避縮猜詳虿尾銀鈎叱馭鋤苗蕫蓈督篆發蒙啓蔽發始匪劣朏朒否滞扶危定亂概率咯噔狗苟蠅營海鷰憾怆黑角帶瘊贅儆守刊薙連昌兩參連霖靈宇留難隸役芒種曼妙美缺名從主人慕思内憂外患平地登雲迫辱謙題青林音樂覃志七輿三從四德商訂生自十九人手頸鼠牙私營天津橋通草花投井下石退三舍頑塊尾大難掉瘟神爺無關痛癢無既涍泉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