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蟲末技的意思、雕蟲末技的詳細解釋
雕蟲末技的解釋
亦作“ 雕蟲末伎 ”。猶言雕蟲小技。 明 唐順之 《答翁東厓總制書》:“俟公破虜功成,當以向時雕蟲末伎,作為鐃歌鼓吹曲,以繼《采芑》《江漢》之餘嚮。” 清 納蘭性德 《賦論》:“即詩賦一道,猶可以見賢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為雕蟲末技,吾未見 揚雄 之《法言》、《太玄》可直駕《離騷》而上之。”參見“ 雕蟲篆刻 ”。
詞語分解
- 雕蟲的解釋 .比喻從事不足道的小技藝。常指寫作詩文辭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诠賦》:“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責風軌,莫益勸戒。此 揚子 所以追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唐 李
- 末技的解釋 .古指工商業。 漢 賈誼 《論積貯疏》:“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明史·高巍傳》:“疏墾 河南 、 山東 、 北平 荒田,又條上抑
網絡擴展解釋
“雕蟲末技”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iāo chóng mò jì,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技藝或能力淺薄,隻能處理瑣碎、微不足道的事情,缺乏真正的才能或高深的造詣。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字面釋義:
“雕蟲”指雕刻蟲子的微小技藝,“末技”意為末流的技能。兩者結合,比喻僅掌握粗淺、不值一提的本領。
- 引申義:
常用于貶義,批評某人專注于無關緊要的細節,或能力有限無法應對重大問題。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納蘭性德的《賦論》:
“若遂薄之為雕蟲末技,吾未見揚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駕《離騷》而上之。”
納蘭性德通過對比詩賦與經典著作,強調輕視“雕蟲末技”的片面性。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境。
- 感情色彩:貶義,暗含對能力不足或目光短淺的批評。
- 成語結構:聯合式(“雕蟲”+“末技”)。
使用場景
- 批評能力不足:
如:“他雖自稱專家,實則隻會些雕蟲末技,難當大任。”
- 諷刺過度關注瑣事:
如:“與其沉迷雕蟲末技,不如提升核心能力。”
近義詞辨析
- 雕蟲小技:與“雕蟲末技”含義幾乎相同,但更常用。
- 黔驢技窮:強調能力有限且已用盡,程度更深。
補充說明
- 該成語的繁體為“鵰蟲末技”,注音為ㄉㄧㄠ ㄔㄨㄥˊ ㄇㄛˋ ㄐㄧˋ。
-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職場、學術等領域,提醒避免舍本逐末。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雕蟲末技
《雕蟲末技》這個詞是指那些技藝的水平很低、不值一提的技能或手藝。以下是對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雕蟲末技》由五個漢字組成。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 雕:部首是隹(鳥),總筆畫數為9。
- 蟲:部首是虍(虎),總筆畫數為6。
- 末:部首是木(木頭),總筆畫數為5。
- 技:部首是扌(手),總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雕蟲末技》這個詞有兩種來源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該詞來源于南懷瑾的《行者無疆》一書;另一種說法是該詞出自古代典籍《尚書·虞夏書·夏書·四庶之患》。繁體字的寫法為「雕蟲末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雕蟲末技》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雕蟲殘藝」。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雕蟲末技》這個詞的例句:
- 他的畫技隻能算是雕蟲末技,毫無創意。
- 那些雕蟲末技的手藝在現代已經沒有市場了。
- 别看他學了這麼久,他的舞蹈水平還是雕蟲末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一些與《雕蟲末技》相關的詞語包括:
- 組詞:雕琢、手藝、技藝
- 近義詞:卑劣技藝、庸庸碌碌
- 反義詞:高超技藝、巧妙技巧
通過以上解釋,我們可以理解《雕蟲末技》這個詞的意義,以及它在漢字中的拆分、來源、繁體寫法、古代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