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掌刑法的官署。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慶元開元六士》:“ 與權 ( 陳與權 )自 閩 帥擢秋官,居鎖闥。”
(2).指科舉試場。 清 趙翼 《範洽園七十壽詩》:“鎖闥攡毫慳接武,銀瓶索酒未道名。”
“鎖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掌管刑法的官署
該用法源自宋代周密的《齊東野語·慶元開元六士》記載:“與權(陳與權)自閩帥擢秋官,居鎖闥。”。這裡的“秋官”是周代官職名,後世常代指刑部,因此“鎖闼”可引申為與刑法相關的官府機構。
指科舉考試的試場
清代趙翼在《範洽園七十壽詩》中提到:“鎖闥攡毫慳接武,銀瓶索酒未道名。”,此處“鎖闼”代指科舉考場,因考場需封閉管理,故以“鎖”象征嚴密性,“闼”則指門或場所。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鎖闼》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鎖住門闩的器具”。
《鎖闼》的部首為“金”,共計19畫。
《鎖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宅邸、城門等地方,為了保證安全和防止外來者進入,會設置門闩,使用鎖來鎖住門闩。因此,《鎖闼》一詞就是指用來鎖住門闩的工具或器具。
《鎖闼》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鎖闥」。
在古時候,一些漢字具有不同的寫法。《鎖闼》這個詞在古代常見的一種寫法是「鎖簒」。
1. 請将門鎖闼好,确保家庭安全。
2. 這扇古老的門上鑲嵌着古代的銅制鎖闼。
鎖闼(名詞)
鎖(名詞)
門闩(名詞)
門闩、門鎖
打開門闩、解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