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笾簋的意思、笾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笾簋的解釋

古代的兩種祭器。 唐 王績 《古意》詩:“豐骨輸廟堂,鮮腴藉籩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笾簋”是古代中國兩種不同的禮器名稱,通常用于祭祀或宴飨場合,各有特定用途和形制:

  1. 笾(biān)
    笾是一種竹制的高腳器皿,形似豆(另一種禮器),但專用于盛放幹果、脯醢(肉幹、醬類)等不帶汁水的祭品。其底部有高圈足,器身常有蓋,多見于周代禮儀文獻中,如《周禮》記載其用于祭祀、宴會的“笾豆之實”環節。

  2. 簋(guǐ)
    簋是青銅或陶制的圓形容器,主要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類祭品或食物。其典型形制為圓腹、圈足,西周時期常配有雙耳,是“鼎簋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等級禮制。如《詩經》中“陳饋八簋”即描述宴飨時的禮器陳列。

組合與文化意義
“笾簋”并稱時,泛指祭祀中盛放不同祭品的禮器組合,體現古代禮制的嚴謹性。笾盛幹物,簋盛谷物,二者分工明确,共同構成祭祀儀式的物質載體,反映了先秦時期“敬天法祖”的禮儀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笾簋》是一個古代漢字詞,用來指代一種古代食器。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笾簋》的部首是“⺮”(竹),其中“笾”字的筆畫為9畫,而“簋”字的筆畫為16畫。 來源:《笾簋》這個詞源于古代的音韻學,用來描述一種以竹制的簡單食器。這種食器在古代被廣泛用于盛放食物。 繁體:《笾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的文字演變和發展,漢字的寫法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在古代,人們普遍使用的《笾簋》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你看見那個古董市場裡的那些笾簋嗎?它們真是非常有曆史價值。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基于《笾簋》這個詞的意思,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類似“古代食器”、“竹制器皿”等詞語。在意義上,笾簋可以與古代的器皿相近,如“豆簃”、“鼎簋”等。至于反義詞,由于笾簋指的是一種古代食器,所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