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perial palace]∶帝王和王後居住的地方;借指帝王後妃
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誠不願也。——《後漢書·和熹鄧皇後紀》
(2) [prohibition of palace chambers]∶王宮的戒令
(1).宮門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木鐸徇之于朝,書而懸于門閭。” 鄭玄 注:“宮,王宮也。” 陸德明 釋文:“‘宮,王宮也’者,謂臯門也。”
(2). 漢 以後稱皇帝居住、視政的地方。宮中禁衛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誠不願也。”《宋書·殷景仁傳》:“密邇宮禁,故其計不行。”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 太華公主 ﹞是 武惠妃 生,以母,見遇過於諸女,賜第連於宮禁。”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南北議和史料》:“優待皇室條件:一、 清 帝退位之後,其名號仍存不廢,以待外國君主之禮待之;二、暫居宮禁,日後退居 頤和園 。”
(3).借指帝王後妃。《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又是年五月以後,道路皆謂 阮佃夫 等欲潛圖宮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事連宮禁,禍不旋踵。”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夕》:“ 西湖 諸寺,惟 王竺 張燈最盛,往往宮禁所賜,貴璫所遺者。”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 太白 之去,諸公深惜;奈為得罪宮禁,力難挽回。”
“宮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和出處可綜合多個來源梳理如下:
宮中的禁令或戒律
源自《周禮·秋官·士師》,指古代王宮的出入禁令,屬于國家五禁(宮禁、官禁、國禁、野禁、軍禁)之首。例如:“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一曰宮禁”()。這一含義強調對宮廷出入的嚴格管控。
帝王居所或政務處理地
漢代後多指皇帝居住、理政的場所,因禁衛森嚴而得名。如《後漢書》提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誠不願也”()。此義項也延伸為帝王後妃的代稱,如《宋書》載“潛圖宮禁”即暗指針對皇室的密謀()。
“宮禁”一詞兼具空間與制度雙重含義,既指宮廷的物理範圍,也包含其法律規範。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語境中的側重。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古籍原文(綜合)。
宮禁是指古代帝王對宮廷内外的限制,禁止普通人進入宮殿内的一種制度。宮禁是封建社會中特有的制度,主要目的是維護皇權,防止宮廷秘密洩露和防止謀逆。
宮禁的部首分别是宀(宀字頭)和目(日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宮禁》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宮字原本是指帝王所居住的宮殿,禁字則是指禁止或限制。宮禁結合起來,表示對宮廷内外的限制。繁體字為「宮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宮禁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宮」字的下方有一點,「禁」字則沒有變化。
1. 皇帝實行嚴格的宮禁制度,以保護皇室的安全。
2. 宮禁下的宮廷生活充滿了神秘和禁锢。
宮廷、宮殿、禁地、禁忌
宮阙、禁苑、禁宮
開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