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督的意思、提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督的解釋

(1) [provincial commander-in-chief]∶古代軍隊中官名,明清時多為一省之最高武官

(2) [supervision by leaders]∶掌管督察

詳細解釋

(1).提調監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師實隸 安濟坊 ,坊元在 衆安橋 ,遷於湖上亦未多年。今官府既無提督,縱多生全,亦無以激勸。”《水浒傳》第五六回:“ 湯隆 打起鈎鐮鎗的樣子,教山寨裡打軍器的照着樣子打造,自有 雷橫 提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洗象》:“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隻,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

(2).官名。 明 時有提督京營戎政諸職,多以勳戚大臣及太監充任。 清 時于重要省份設提督,職掌軍政,統轄諸鎮,為地方武職最高長官。亦用于武職以外官員。如 明 有提督會同館主事、提督四夷館少卿, 清 有提督學政、提督四夷館等職。其專用提督二字為官名者,則限于武職。參閱《明史·職官志五》《清通典·職官十六》《曆代職官表·禮部會同四譯館·提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督是中國古代軍事官職體系中的重要稱謂,其核心含義指“統領軍隊的高級武官”。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源于明代“提督軍務總兵官”的簡稱,清代演變為固定官職,主管一省或數省的軍事防務。從職能角度看,提督具有三個層級特征:

  1. 職權定位

    清代提督為從一品武官,統轄綠營兵力,負責轄區内的駐防、操練及剿匪事務。水師提督另掌管水軍船艦,如福建水師提督曾主管台灣海峽防務。

  2. 曆史沿革

    該職始設于明正統年間(1436-1449),初為臨時派遣性質,嘉靖後逐漸固定。清代沿襲制度并細化分類,全國共設12名陸路提督及3名水師提督。

  3. 相關稱謂

    地方巡撫兼任提督時稱“提督軍務”,專職武官則稱“提督某省軍務總兵官”。著名曆史人物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即甲午戰争時期黃海海戰指揮官。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于軍事奏章,如《明史·職官志》載:“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提督”是明清時期的重要武職官名,其含義和職能在不同曆史階段有所演變:

  1. 基本定義
    提督最初指掌管軍政的地方最高武官,明清時期多為一省軍事統帥,官階從一品。清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全省陸路或水路官兵,屬封疆大吏。

  2. 曆史演變

    • 明代:設京營提督(駐防京師)、操江提督(南京)等職,多由勳戚或太監擔任。
    • 清代:成為定制官職,每省設1名陸路提督,沿海沿江地區增設水師提督(如福建水師提督)。
  3. 核心職責
    包括統轄軍隊、維護地方治安、督察軍事要務等,需具備戰略眼光和領導力。其選拔需經皇帝直接任命或重臣舉薦。

  4. 現代類比
    提督的職能相當于省軍區司令或戰區司令,兼具軍事指揮與地方治安管理職責。

  5. 其他用法
    明代曾将“提督”用于非武職官員,如提督四夷館(外交事務)等,但清代後該詞專指武官。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沿革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保納巴西利亞操斤客操缦操衣持攝揣駒初風頭水大嚣逗引諷诏浮淺腹熱腸慌剛卯鬼庭洪澤湖櫰香荒徼擭地護失佳觀兼容剿戮假作畿甸濟濟斌斌金刀精強力壯禁職軍咨課覈斂翼列公離方麟遊駡山駡海麻葉子麼麼泥塑弄器攀摩彭蠡栖風宿雨奇耦鳅鳝曲奉日朝絨絨神蟲霜鴻水沴訟冤遂良宿學太平門銅帽王國揾錢無味鮮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