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杰出异常的人。《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 殷景仁 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6*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
(2).卓异,非比寻常。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鷂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 魏公 ,乃藏于怀。”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传》,谓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以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故俊异之声早被。”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俊异汉语 快速查询。
“俊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杰出异常的人
通常用于形容才华、品貌或能力远超常人的个体。例如《宋书》中提到的“俗恶俊异”,即指世俗常排斥卓越之人。
形容卓异非凡的事物或特质
强调非同寻常、超群出众的状态,如“神俊异秉”描述天赋异禀的特性。
(注:以上释义综合自多个来源,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网页。)
《俊异》是一个汉字词语,其中包含「俊」和「异」两个字。
「俊」的拆分部首是「人」,笔画数为9画。
「异」的拆分部首是「巳」,笔画数为7画。
「俊异」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有着出众、非凡的才华、能力或特点,与众不同。
「俊異」是「俊异」的繁体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俊异」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1. 他的才华与众不同,被誉为俊异之人。
2.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段俊异的爱情故事。
组词:俊杰、异力、异彩、风俊、英俊。
近义词:出众、非凡、卓越、独特。
反义词:平凡、普通、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