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吏的意思、郡吏的詳細解釋
郡吏的解釋
郡守的屬官。《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延年 少學法律丞相府,歸為郡吏。”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 趙元淑 以郡吏從班,見司徒而不拜。”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蠻判官蓋郡吏,然蠻人懾服,惟其言是聽。”
詞語分解
-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郡吏”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郡守(地方行政長官)的屬官,協助管理地方事務。其職責包括執行政務、維護社會秩序等。
- 讀音:jùn lì(普通話拼音)。
2.曆史背景與職責
- 行政層級:古代中國以“郡”為行政區劃單位(相當于現代的省或市),郡吏屬于郡級官員體系,直接受命于郡守。
- 具體職能:包括處理文書、征收賦稅、管理戶籍、審理案件等。例如《漢書·酷吏傳》記載嚴延年“少學法律丞相府,歸為郡吏”,表明其通過法律學習後擔任此職。
3.曆史記載與實例
- 文獻例證:唐代楊炯在《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中提到趙元淑“以郡吏從班”,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也描述“蠻判官蓋郡吏”。
- 人物案例:三國時期東吳的虞翻(字仲翔)曾擔任會稽郡郡吏,負責地方治安與文書工作。
4.延伸含義
- 成語“郡吏”可比喻在地方上恪盡職守的官員,強調其治理一方的責任。
“郡吏”是古代郡級行政機構中的基層官員,承擔具體的地方治理工作,曆史文獻中常見其參與司法、文書等事務的記載。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老學庵筆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郡吏
郡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主要用于古代中國的管理體制中。下面将會對郡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說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郡(部首:邑,筆畫數:6)吏(部首:口,筆畫數:5)。
來源與含義
郡吏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指的是擔任郡縣官職的官員。他們負責管理和監督各項行政事務,促進地方的發展和穩定。
繁體字
郡吏的繁體字為「郡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郡吏在古時候的寫法分别為「郡理」。
例句
1. 古代的郡吏在管理地方事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 郡吏的職責包括征收稅收、維護治安等。
組詞
郡吏沒有常見的組詞使用。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縣吏、地方官。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皇官、朝廷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