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吏的意思、郡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吏的解釋

郡守的屬官。《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延年 少學法律丞相府,歸為郡吏。”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 趙元淑 以郡吏從班,見司徒而不拜。”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蠻判官蓋郡吏,然蠻人懾服,惟其言是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郡吏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系中的重要職官稱謂,指在“郡”級行政單位中任職的官吏,主要負責地方行政管理與司法事務。該詞由“郡”與“吏”組合而成:“郡”為秦漢時期設立的行政區劃,相當于現代的省或州;“吏”泛指官府中的辦事人員或低級官員。

從曆史演變看,郡吏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秦漢時期,郡守(太守)下設郡丞、郡尉等屬官,統稱為郡吏,其職能包括戶籍管理、賦稅征收、案件審理等。隋唐以後,隨着州縣制逐漸取代郡縣制,“郡吏”一詞使用頻率降低,但仍在文獻中作為曆史職官術語保留。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郡吏特指“郡守的屬官”,需輔助郡守執行中央政令并維護地方秩序。其具體職責涵蓋三個方面:一是行政事務,如編修戶籍、督辦賦役;二是司法職能,包括調解糾紛、緝拿罪犯;三是文書管理,負責往來公文處理與檔案保存。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2. 《中國曆史大辭典·職官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郡吏”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2.曆史背景與職責

3.曆史記載與實例

4.延伸含義

“郡吏”是古代郡級行政機構中的基層官員,承擔具體的地方治理工作,曆史文獻中常見其參與司法、文書等事務的記載。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老學庵筆記》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彼時蒼鹘草碼塵思蚩尤祠創蕩瘯蠡大拜逮賤彈筋估兩擔值點劄調換定問碓栅發鞌罦罝绠套官務珪璋河漢橫虐盍簪講辨講座雞飛蛋打疾脈金翡翠近前寄書雁絶着聚族而居鲲壑琅湯老童棱線木龍南箕年夜女兒牆歐擊飄舞欽賜丘腦阙殘睿意食樏收贍霜飔水頭天篰鐵甲童昏彤镂銅鋪抟氣味覽猥人舞衫歌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