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刻的龍。古代祈雨時用之。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布澤木龍催,迎春土牛助。雨師習習灑,雲将飄飄翥。”
(2).木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上》:“木龍樹。 徐 之 高冢城 南有 木龍寺 ,寺有三層磚塔,高丈餘。塔側生一大樹,縈繞至塔頂,枝幹交橫,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向四下垂,如百子帳。”
(3).護堤的木欄。《宋史·河渠志一》:“﹝ 天禧 ﹞五年正月,知 滑州 陳堯佐 以西北水壞,城無外禦,築大隄……復就鑿橫木,下垂木數條,置水旁以護岸,謂之‘木龍’。”《元史·河渠志三》:“若木龍、蠶椽木、麥稭、扶樁、鐵叉、鐵吊、枝麻、搭火鈎、汲水、貯水等具皆有成數。”《清史稿·高宗紀三》:“丁卯,上奉皇太後渡 河 至 天妃閘 ,閲木龍。”
(4).傳說栖息在航海大船裡的蛇。 清 郁永河 《海上紀略》:“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龍,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時曾不可見,亦不知所處,若見木龍去,則舟必敗。”
木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木制龍形器物
指古代灌溉工具“水車”的别稱,因其形似龍身,且以木材制成,故稱“木龍”。宋代陸遊《《雜興》詩》中便有“日薄人家曬蠶子,雨餘山客買魚苗。小村過午雞聲寂,木龍西頭又灌苗”的描述,印證了其作為農具的用途。此外,寺廟建築中盤柱的雕木龍形裝飾、龍舟競渡所用的木質龍船等,亦可泛稱“木龍”。
植物别名
指中藥材“枸杞根”的古稱。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枸杞》載:“枸檵……根名地骨、地輔、木龍”,因其根皮入藥(即地骨皮),形态蜿蜒似龍,故得此名。
神話傳說中的木制神龍
見于民間故事,如《太平廣記》所述“木龍降雨”傳說,描述以桃木刻龍祈雨的神異現象,賦予其超自然的象征意義。
權威來源參考:
“木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代用于祈雨儀式的木制龍形器物。唐代白居易在《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中提及“布澤木龍催”,描述了木龍在春季祈雨中的象征作用。
指一種名為“木龍樹”的植物,見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該樹形态奇特,常與古寺磚塔共生,枝葉繁茂如帷帳。
宋代用于加固河堤的木制結構。《宋史·河渠志》記載,滑州知州陳堯佐曾以“木龍”護岸,通過橫木與垂木結合的方式抵禦水流侵蝕。
民間傳說中栖息于大型航海船隻内的蛇類,可能與古代航海文化中的神秘生物信仰相關。
在動漫《火影忍者》中,“木龍之術”是一種高階木遁忍術,初代火影和宇智波斑曾使用。木龍可壓制九尾并吸收對手查克拉,與須佐能乎匹敵。
在命理學中,“木龍”指出生于甲辰年(五行屬木的龍年)的人。此類人性格圓融聰慧,事業運佳,但需注意感情與健康問題。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作品、水利記載及文化傳說等多方面釋義,具體語境需結合實際情況判斷。
白厮賴報闆報呈并當察舉朝苑呈試沉穩辭訴存育詄蕩兜末香鬥粟頓辔犯手腳瓜米國忌行香海說神聊還眺浩氣浩生厚往薄來活脫脫糨子浸槽酒旗抗訴寇抄口訴愦悶了眊冷幽幽靈魂劉歆立足之地慮佚沒口門房迷淡鬧天宮蹑險切囑全能運動然然熱食蝾螈帤穢傷麟山蚓神卦深淵黍米四獸送人塌冗貼庫誣控先導鮝鶴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