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蒼鹘的意思、蒼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蒼鹘的解釋

唐 宋 參軍戲腳色名。 唐 李商隱 《驕兒》詩:“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院本名目》:“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浄,古謂之參軍,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鶻能擊禽鳥,末可打副浄,故雲。”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十一章下篇一:“所謂參軍,便是戲中的正角,蒼鹘便是丑角一類的配角,兩者相互問答,其作用則調谑諷刺,兼而有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蒼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字面含義

“蒼”指深青色或灰白色,常用于形容顔色;“鹘”是一種小型猛禽(鹘鷹),以敏捷捕獵著稱。因此,“蒼鹘”字面可理解為羽毛呈灰白色的鹘鷹,象征勇猛與機敏。

二、戲劇角色(主要含義)

在唐宋參軍戲中,“蒼鹘”是固定角色名,與“參軍”搭檔表演:

  1. 角色定位:屬于“副末”角色,負責插科打诨、諷刺調笑,與“參軍”(副淨)形成主從互動。
  2. 表演形式:通過問答或動作制造喜劇效果,如《辍耕錄》記載“末可打副淨”,體現角色間的戲谑關系。
  3. 文學例證:李商隱《驕兒詩》“忽複學參軍,按聲喚蒼鹘”、陸遊“且看參軍喚蒼鹘”等詩句,均反映了這一角色在當時的文化影響。

三、讀音與演變

“蒼鹘”既指灰白羽毛的鹘鷹,更是唐宋戲劇中的重要角色,體現古代戲曲的诙諧傳統。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辍耕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蒼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蒼鹘(cāng hú)是指一種生活在高寒地區的猛禽,屬于鷹科鳥類。 拆分部首和筆畫:蒼鹘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艹),筆畫總數為14劃。 來源:蒼鹘一詞起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于《爾雅·釋鳥》之中。 繁體:蒼鶻(cāng hú)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蒼”字的寫法與現在相同,“鹘”的寫法則有所差異,其中“鹘”字的古代寫法為“鶻”。 例句:天空中蒼鹘展翅翺翔,目光銳利地盯着獵物。 組詞:蒼鹘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因為它通常以單個詞彙出現。 近義詞:蒼鹘的近義詞包括“蒼鶻”(cāng hú)、“秃鹫”(tū jiù)等。 反義詞:蒼鹘的反義詞可以用“白鶴”(bái hè)等表示,因為白鶴屬于另一類鳥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