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拜的意思、大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拜的解釋

指拜相。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李晟 ﹞與 張延賞 有隙。及 延賞 大拜,二勳臣在朝, 德宗 令 韓晉公 和解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永嘉 ( 張孚敬 )登第時,年逾五十,主司見而憫其老也。 永嘉 憾之,其後大拜,竟不及門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若論迎立之功,今日大拜,自然讓 馬老先生 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拜”是古代漢語詞彙,專指拜相(即被任命為宰相)的禮儀或儀式,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大拜”指代朝廷授予宰相職位的隆重禮儀,體現古代官員晉升至最高行政職位的象征意義。

  2. 曆史用例

    • 唐代:李肇《唐國史補》記載李晟與張延賞的糾紛,提到張延賞“大拜”後調解矛盾。
    • 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描述薛昭緯以宰輔自居,渴望“大拜”。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馬士英因“迎立之功”被推舉“大拜”。
  3. 詞義延伸
    該詞也用于比喻獲得極高權力或地位,如明代謝肇淛《五雜俎》提到張孚敬“大拜”後未及門第的典故。

  4. 現代語境
    在當代,“大拜”一詞已不常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如的造句“大拜自然讓馬老先生了”即化用《桃花扇》場景。

“大拜”是古代政治術語,特指宰相任命儀式,其使用貫穿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常見于史書與文學作品。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唐國史補》《北夢瑣言》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拜的意思

大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們向神靈或者尊貴的人行禮、跪拜的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拜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大”和“手”,其中“大”是上部首,表示事物的大小或程度,而“手”是下部首,表示與手有關的事物。筆畫總共有12畫。

來源

大拜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宗教和禮儀習俗。古人認為向神祗或尊貴的長者行拜禮可以表達敬意和崇拜之情,因此形成了大拜這一習俗。

繁體

大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大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大拜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大拜」,還有一種寫法為「大禮」。

例句

- 他虔誠地跪拜在神龛前。
- 皇帝每年都會親自主持大拜儀式。

組詞

大拜形成了許多相關的詞語,比如大禮拜、上大拜、大拜典等。

近義詞

大拜的近義詞有跪拜、下拜、參拜等。

反義詞

大拜的反義詞可以是不拜、無禮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