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舞衫歌扇的意思、舞衫歌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舞衫歌扇的解釋

歌舞者服用的衫和扇。亦借指歌舞或歌舞妓。 宋 蘇轼 《朝雲》詩:“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宋 周邦彥 《華胥引》詞:“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陰導之為北裡遊。舞衫歌扇,耽玩忘歸,耗其貲十之九。”亦作“ 舞裙歌扇 ”。 宋 晁補之 《南歌子》詞:“東園搥鼓賞新醅,喚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舞衫歌扇是漢語中具有鮮明意象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詞本義與文學意象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詞本義溯源

“舞衫”指舞蹈時穿着的輕軟衣衫,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歌舞伎的服飾特征,如《樂府詩集》提及“羅衣從風,長袖交橫”即體現舞衫飄逸之态。“歌扇”本指歌者手持的團扇,兼具遮面與節拍功能,《南史·王儉傳》記載“歌扇舞衣,窮世而極工”,可見其與表演藝術的緊密關聯。

二、成語語義演變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答陳述古二首》詩句“聞道使君歸去後,舞衫歌扇總生塵”,初指歌舞宴樂的繁華景象。明清時期詞義擴展,既可指代歌舞技藝(如《桃花扇》中“舞衫歌扇,轉眼皆非”),亦衍生出“風流雲散”的世事無常隱喻,清代納蘭性德《金縷曲》中“舞衫歌扇成憔悴”即屬此類用法。

三、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歌舞的裝束和用具,借指歌舞或歌舞妓”(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現代漢語詞典》則強調其“形容舊時歌舞升平的景象”(商務印書館,第7版)。兩版釋義均保留曆史語境中的藝術活動指代功能,而文學語境中的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四、文化意象解析

該成語在古典文學中常作為“聲色娛樂”的符號化表達,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李煜詞“舞衫歌扇,猶在人間”時指出其承載着“盛衰對比”的美學功能。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亦将其列為“器物代指”類成語的典型範例,體現漢語以具象表抽象的思維特征。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王力.《漢語史稿》[M]. 中華書局,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舞衫歌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1. 基本釋義
    指歌舞者表演時穿戴的服飾和使用的道具,如舞衣(舞衫)和歌扇(唱歌時用的扇子),後借代歌舞表演本身或歌舞藝人。例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誰信曾舞衫歌扇”即用此意。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南朝陳代徐陵《雜曲》:“舞衫回袖勝春風,歌扇當窗似秋月”,以“舞衫”“歌扇”描繪歌舞場景的華美。
    • 宋代蘇轼《朝雲》詩中“舞衫歌扇舊因緣”則擴展了其意象,暗含對過往歌舞生涯的追憶。
  3. 用法與情感色彩

    • 結構為聯合式,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
    • 早期為中性描述,但在部分語境(如清代筆記)中隱含貶義,暗指浮華享樂的生活。
  4.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近義詞有“舞裙歌扇”,反義詞如“嗤之以鼻”(用于否定輕浮行為時)。
    例句:“方俊官乃作此狀,誰信曾舞衫歌扇,傾倒一時耶?”(《閱微草堂筆記》)。

  5. 文化意象
    該成語不僅指具體物品,更承載了古代對歌舞藝術的審美觀,以及文人對聲色場所的複雜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白鄧鄧逼上梁山碧沈采生參撾參注測力吃官司齒危發秀出神入化大青年雕辇發奸擿伏繁華損枝販子富穰甘休弓冶刮臉華好驩兜皇迹黃篾樓津達景旦景泰藍積思救禍抗災傀儡子量時度力禮官六軍露風碖碅絡幕馬疕買面子内蒙古自治區逆風拍岸槃鼓破隙前列毬樓酋種睿奬上啓詩匠獸脊衰殘樹蔭松節油碎紅鎖鳳囚鸾太陽燈天全讬詞亡徒文質三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