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昏的意思、童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昏的解釋

(1).愚昧無知。《國語·晉語四》:“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 韋昭 注:“童,無智;昏,闇亂也。”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六:“利盡萬物,不能叡童昏之心。”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求人之所甚利,其為不可,雖童昏實知之。” 嚴複 《譯<天演論>自序》:“祖父雖聖,何救子孫之童昏也哉!”

(2).指年幼無知者。《詩·鄭風·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毛 傳:“狂行童昏所化也。” 孔穎達 疏:“童昏,謂年在幼童,昏闇無知。”《隋書·李谔傳》:“閭裡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制五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童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愚昧無知
    指心智未開或缺乏基本認知能力的狀态。

    • 出處:《國語·晉語四》提到“童昏不可使謀”,韋昭注“童,無智;昏,闇亂也”。
    • 例證:晉代陸機《演連珠》用“不能叡童昏之心”形容頑固的愚昧,近代嚴複在《天演論》自序中也以此比喻後代的蒙昧。
  2. 年幼無知者
    特指年齡幼小、尚未明理的孩童。

    • 出處:《詩經·鄭風·褰裳》毛傳解釋為“狂行童昏所化”,孔穎達進一步疏解為“年在幼童,昏闇無知”。
    • 例證:《隋書·李谔傳》批評當時孩童“未窺六甲,先制五言”,強調早慧與蒙昧的矛盾。

二、用法與演變

三、權威來源建議

需了解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國語》《隋書》等典籍,或查閱滬江詞典、單詞乎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童昏的意思

童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暈倒、失去知覺。它是由“童”和“昏”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童字由“立”部和“小”部組成,總計4個筆畫;昏字由“日”部和“内”部組成,總計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童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用以描述孩子暈倒的情況。在繁體字中,童字保持不變,昏字的繁體寫法為「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童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童字由“立”部和“小”部組成,總計五個筆畫。昏字的古代寫法是「昐」,由“日”部和“分”部組成。

例句

他童昏過去後,被緊急送往醫院。

組詞

童昏并非常見的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童昏症”、“童昏發作”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童昏的近義詞可以是“童迷”、“孩子昏倒”。

反義詞:童昏的反義詞可以是“童醒”、“童醒蘇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