瘯蠡的意思、瘯蠡的詳細解釋
瘯蠡的解釋
皮膚病。指六畜疥癬之疾。《左傳·桓公六年》:“博碩肥腯……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 杜預 注:“毛皮無疥癬。” 孔穎達 疏:“瘯蠡,畜之小病,故以為疥癬之疢也。” 明 劉基 《送海甯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為之豐其水草,適其寝訛,去其瘯蠡,驅其豺狼,然後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明 張煌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或者謂哀榮之事,天地亦所并存也。不知四靈可畜,仍不礙瘯蠡;三蘖先殄,亦無傷嶽降。”一說,瘯蠡即瘰疬,結核病的一種。見 陸澹安 《左诂補正》(《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1輯)。
詞語分解
- 瘯的解釋 瘯 ù 癬疥一類的皮膚病。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 蠡的解釋 蠡 ǐ 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瘯蠡”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cù lí(據)。
- 本義:指六畜(馬、牛、羊、雞、犬、豬)的疥癬類皮膚病,屬于牲畜的體表寄生蟲感染()。
兩種解釋分歧
- 傳統注解:
- 唐代學者孔穎達在《左傳》注疏中提到,瘯蠡是“畜之小病”,即輕微的疥癬病症,類似皮膚表面的疢疹()。
- 現代考據:
- 陸澹安在《左诂補正》中提出不同觀點,認為“瘯蠡”可能指人類疾病“瘰疬”,即淋巴結核(一種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
補充說明
- 語境來源:該詞多見于古籍,如《左傳·桓公六年》中“謂其不疾瘯蠡也”,用以形容牲畜健康無病()。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領域的古語引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結合《左傳》原文及注疏進行對照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瘯蠡》指的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對它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簡要介紹。
- 意思:《瘯蠡》在漢語中沒有确切的意思,它是一個純文字的組合,不代表一個具體的詞彙含義。
- 部首和筆畫:《瘯蠡》的部首是“疒”(疔疖字旁),它的筆畫數為23畫。
- 來源:《瘯蠡》并非常見的漢字詞語,目前無法找到确切的來源信息或相關的文獻記載。
- 繁體:由于《瘯蠡》并非常用漢字,因此沒有繁體版本的寫法。
-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瘯蠡》不是一個傳統的漢字,因此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無法找到對應的規範寫法。
- 例句:由于《瘯蠡》沒有具體的意思,因此無法給出相關的例句。
- 組詞:由于《瘯蠡》不代表一個具體的詞語,因此無法與其他詞彙進行組合。
- 近義詞:由于《瘯蠡》沒有确切的意義,因此無法給出相關的近義詞。
- 反義詞:由于《瘯蠡》沒有具體的含義,因此無法給出相關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