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親的意思、君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親的解釋

君王與父母。亦特指君主。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荷君親終始之分,近古殊無;守宮闕宗廟之司,非才莫可。” 清 傅鼎铨 《憶劍》詩:“陵社沉淪傷北極,孤提一劍答君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君親”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君”和“親”兩個核心概念組成,主要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語境中使用。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1. 字面義與核心含義:

    • 君: 指君主、帝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象征着政權、秩序與效忠的對象。
    • 親: 指父母雙親,是血緣關系的源頭,象征着家庭倫理、孝道與養育之恩。
    • 複合義: “君親”合稱,意指“君主與父母”,代表着古代社會個人最根本、最重要的雙重效忠對象和責任來源。它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忠君”與“孝親”兩大核心倫理綱常的并重。個體對“君”要盡“忠”,對“親”要盡“孝”,這兩者被視為人生最重要的義務。
  2. 文化内涵與倫理意義:

    • 雙重責任象征: “君親”是古人(尤其是士大夫階層)人生價值實現的兩個主要維度。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理想人格的體現。
    • 家國同構觀念: 體現了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政治倫理觀念。君主被視為全國的“君父”,子民被視為“子民”,孝道倫理被延伸至政治領域,忠君被視為大孝。
    • 最高的忠誠對象: 在特定語境下,“君親”并稱,意味着它們是個體需要絕對忠誠和奉獻的最高對象,其地位超越其他社會關系。故有“君親無将”等說法(意指對君親不可有絲毫叛逆之心)。
  3. 引申與相關用法:

    • 指代君主: 在特定語境或修辭中,“君親”有時可偏指“君主”,尤其是在強調臣子對君主的絕對忠誠如同對父母時。
    • 指代父母: 較少見,但在強調父母恩情如君恩般深重時,或可偏指。
    • “君親師”并稱: 有時與“師”(老師)并稱,構成“君親師”,代表古代社會個人需要尊崇和效法的三個主要對象(君權、父權、師道)。
  4. 現代理解與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君親”一詞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哲學或引用古文時。
    • 其承載的“忠孝”觀念在現代社會已發生很大變化,但作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倫理思想的關鍵詞,其曆史意義依然重要。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君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發音與注音

3.用法與例句

4.文化背景

5.相關詞彙

“君親”一詞體現了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思想,既指向國家層面的君主,也包含家庭層面的父母,常用于表達忠孝并重的倫理觀。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過百煉鑒巴蜀變率裱褫别有人間碧浔捕迹慚企暢銷書長籲短氣赤漢打彩大慈大悲調聲诋忤杜衡爾雅溫文鋒端夫子兵高霭閣僚冠組桂渚豪望何與黃蠟蠟湖北漁鼓護戎降下驕冶解止舊族踞廁郡佐舉手加額客丁刻骨崩心廓張僚故臨職立志邁壽名城木蜜内家裝牛下潘虹坡陁全民皆兵潤文使試場搜猜停屬位貌魏彊維梢霄明遐棄斜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