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王與父母。亦特指君主。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荷君親終始之分,近古殊無;守宮闕宗廟之司,非才莫可。” 清 傅鼎铨 《憶劍》詩:“陵社沉淪傷北極,孤提一劍答君親。”
“君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具體解釋如下:
“君親”一詞體現了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思想,既指向國家層面的君主,也包含家庭層面的父母,常用于表達忠孝并重的倫理觀。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君親,是指君主和親屬,也可以指父母、配偶、子女等親近的人。這個詞強調了親屬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密情感。
君(丨一口) + 親(二十口)= 君親
君親是古代漢字,來源于《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其中“君子”意指高尚的人,這裡“君”與“親”合用表達高尚人的親切和親和力。繁體字為「君親」。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君」的古字形為「覠」,在上方加了個覀旁,象征着至高無上的地位;「親」的古字形為「親」,在上方也加了個覀旁,表示親密關系。
1. 我的君親們一直支持我追求夢想。
2. 在困難時刻,君親的關愛是我最大的力量。
君親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如:
1. 君親犬馬:指對君主忠心耿耿的臣子。
2. 君親國戚:指君主的親戚和貴族。
3. 君親如賓:形容君主對待臣子如同親朋好友一般。
近義詞有:親人、親屬、親近、至親。
反義詞有:敵人、陌生人、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