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诋忤的意思、诋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诋忤的解釋

觸忤,冒犯。詆,通“ 抵 ”。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馬季長 佞媚獲誚, 蔡伯喈 同惡受誅; 吳質 詆忤鄉裡, 曹植 悖慢犯法。” 唐 白居易 《論左降獨狐朗等狀》:“臣伏以 李景儉 因飲酒醉,詆忤宰相;既從遠貶,已是深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诋忤(dǐ wǔ)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诋”與“忤”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含義為用言語攻擊并違逆他人。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層次闡釋:

一、字義分解與結構分析

  1. 诋(dǐ)

    指用言語毀謗、誣蔑或斥責。《說文解字》釋為“诃也”,即斥責之意。如《史記·酷吏列傳》載“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此處“诋”即刻意羅織罪名進行诽謗。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忤(wǔ)

    意為違逆、抵觸、不順從。《玉篇·心部》注“逆也”,《漢書·蕭望之傳》有“忤于貴戚”之例,指觸犯權貴。

    來源:顧野王《玉篇》(中華書局,1987年校訂本)。

二、複合詞釋義

“诋忤”屬并列結構,強調言語攻擊與行為抵觸的雙重對抗性:

三、用法與語境特征

  1. 對象與場景

    多指向權威者(如君主、尊長)的直言冒犯,含強烈沖突色彩。如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禦史曹學程以谏诋忤旨,論死系獄。”

  2. 語體色彩

    屬文言書面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性文本。

四、近義辨析

五、權威例證

《資治通鑒·唐紀》:

“(魏徵)每廷争诋忤,帝怒甚,而徵神色自若。”

此例生動展現臣子以激烈言辭違逆君主的場景,印證“诋忤”的沖突内核。

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點校本)。

“诋忤”凝結了中國古代社會對言語冒犯與行為對抗的複合認知,其釋義需依托《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結合經典文獻用例方能精準把握。

網絡擴展解釋

“诋忤”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ǐ wǔ,其核心含義是觸犯、冒犯,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言語或行為上抵觸、冒犯他人。其中“诋”通“抵”,表示抵觸;“忤”意為不順從、違逆,合起來即“因抵觸而違逆”。

  2. 結構分析

    • 诋(dǐ):本義為毀謗,此處通假為“抵”,有“抵觸”之意。
    • 忤(wǔ):違逆、不順從。
      二字組合後,強調因沖突或對立導緻的冒犯行為。

出處與用例

  1. 曆史文獻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文章》提到:“吳質诋忤鄉裡”,指三國時期文人吳質因言行觸怒鄉鄰。
    • 唐代白居易《論左降獨孤朗等狀》中,描述李景儉“因飲酒醉,诋忤宰相”,即因醉酒冒犯當權者。
  2. 現代應用
    多用于描述因直言或沖突引發的冒犯,如:“他性格剛直,常因诋忤上司而遭排擠。”


近義與關聯詞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顔氏家訓》或唐代奏章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班衣包瓜冰絲絃泌陽不儀策慮禅窟敕戒沖富答言典牧署第三紀惡報番教墳堆封玺憤然憤迅輔材阜盛槀殡宮喤罐車鼓妖含飯皇國皇子陂回畔火伍金堦既生霸赍書酒鄉赍助開府淚人兒蔺相如龍卷面靥欠點錢湖窮下秋霭奇勳善視疏疏拉拉絲禽四載泰山頭上動土陶洽阗擁鐵銑停罷為人說項甕精文明戲文章家無懷氏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