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潤文使的意思、潤文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潤文使的解釋

即潤文官。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國朝故事,誕聖節前兩月,譯經院開堂,宰相領潤文使、參知政事一員同潤文。”亦省作“ 潤文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晉公 始為使。 天聖 三年……又以參政、樞密為潤文,其事寝重。”參見“ 潤文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潤文使”是宋代設立的官職,主要負責佛經翻譯的潤色與審定工作。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潤文使又稱“譯經潤文使”,是宋代譯經院中設置的官職,由宰相或高級文臣擔任,職責是對翻譯的佛經進行文字修飾和内容審定,确保譯文準确且文辭流暢。

  2. 職責與背景

    •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朝廷設立譯經院,聘請西域僧人翻譯佛經。因譯文需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特命大臣擔任“潤文官”進行文字加工。
    • 天禧年後,宰相開始兼任“譯經潤文使”,慶曆四年(1044年)後成為正式官銜,凸顯其重要性。
  3. 曆史演變
    該官職最初為臨時差遣,後逐漸制度化。除宰相外,參知政事、樞密使等也參與潤文工作,形成多人協作的譯經流程。

  4. 相關術語
    “潤文”單獨使用時,泛指對文字(尤其是翻譯文本)的修飾,如《文昌雜錄》記載宰相“領潤文使,參知政事同潤文”。

潤文使是宋代佛經翻譯制度中的重要官職,兼具語言修飾與宗教文化傳播職能,反映了當時政府對佛教經典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潤文使

潤文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潤”、“文”和“使”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潤的部首是水,總共有十三畫。

文的部首是文,總共有四畫。

使的部首是人,總共有六畫。

來源

潤文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和政治制度。在古代,官府設有潤文使一職,負責潤色官方文書,使之更加精美、恰當。

繁體

潤文使的繁體字為「潤文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潤文使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潤的右邊加了一個水字旁,有着更加明顯的與水相關的意象。

例句

他在公司擔任潤文使,負責編輯和潤色公司的官方文件。

組詞

潤色、使者、文官、文化、潤澤

近義詞

編輯、裝飾、修飾、潤色

反義詞

粗糙、草率、粗劣、生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