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潤文使的意思、潤文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潤文使的解釋

即潤文官。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國朝故事,誕聖節前兩月,譯經院開堂,宰相領潤文使、參知政事一員同潤文。”亦省作“ 潤文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晉公 始為使。 天聖 三年……又以參政、樞密為潤文,其事寝重。”參見“ 潤文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潤文使是唐宋時期設立的臨時性文職官職,其核心職責為參與官方文獻編修時的文字潤色工作。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官職名稱由"潤"(修飾文字)、"文"(文獻)、"使"(臨時差遣)三部分構成,主要承擔诏令、史書、法典等官方文本的修辭優化和語言規範。

該職務最早見于《新唐書·百官志》,唐玄宗開元年間為編修《大唐六典》特設。至宋代發展為制度化崗位,《宋史·職官志》載其常設于樞密院與翰林院,參與《冊府元龜》《太平禦覽》等大型類書編纂,任職者需具備"精熟典故,善屬文"的素養要求。

潤文使的特殊性體現在其雙重屬性:既是文學侍從官,又是政治參與者。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其工作流程包括"校雠原文""酌定辭藻""參詳體例"三個階段,最終成果需經宰相審閱後呈遞皇帝。該官職隨着明清内閣制度完善而逐漸消亡,其職能并入翰林院修撰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潤文使”是宋代設立的官職,主要負責佛經翻譯的潤色與審定工作。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潤文使又稱“譯經潤文使”,是宋代譯經院中設置的官職,由宰相或高級文臣擔任,職責是對翻譯的佛經進行文字修飾和内容審定,确保譯文準确且文辭流暢。

  2. 職責與背景

    •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朝廷設立譯經院,聘請西域僧人翻譯佛經。因譯文需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特命大臣擔任“潤文官”進行文字加工。
    • 天禧年後,宰相開始兼任“譯經潤文使”,慶曆四年(1044年)後成為正式官銜,凸顯其重要性。
  3. 曆史演變
    該官職最初為臨時差遣,後逐漸制度化。除宰相外,參知政事、樞密使等也參與潤文工作,形成多人協作的譯經流程。

  4. 相關術語
    “潤文”單獨使用時,泛指對文字(尤其是翻譯文本)的修飾,如《文昌雜錄》記載宰相“領潤文使,參知政事同潤文”。

潤文使是宋代佛經翻譯制度中的重要官職,兼具語言修飾與宗教文化傳播職能,反映了當時政府對佛教經典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碧松煙禅客察驗愁紅慘緑粗通文墨大鑪蕩産傾家打前失釣鄉低頭耷腦冠具國粹寒蟬僵鳥猲狙轟铿後敍花腿閑漢圂腴呼息加護翦疆角智揭帝金蟬計精拔迹射朘利刻志空冥孔眼口筭廥庫聯竿陵道龍篴闾史邁世鳥俗氏軿接搶替乞良欺朦鵲岩認實榮逸砂罐折準司局厮落送鮮貪程貪戾甜美挑弄僮訟投體土範脫缪無羞僧香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