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坡陁的意思、坡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坡陁的解釋

亦作“ 坡陀 ”。1.山勢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詩:“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沒。” 宋 蘇轼 《次前韻答馬忠玉》:“坡陀巨麓起連峯,積累當年慶自鐘。”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書巢 尤長五古,《途中望二華》雲:‘……數裡漸逶迤,坡陀相錯互。’”

(2).不平坦。 唐 韓愈 《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顔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東陽 《靈壽杖歌》:“下可涉園徑,上可淩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廈門磚刻》:“夜坐,見籬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坡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四種含義,結合古代詩文用例可更直觀理解其用法:

  1. 同“坡陀”或“陂陀”
    指地勢起伏不平的狀态,常見于古文描述地形。例如嚴複譯《天演論》中“散見坡陀起伏間”即用此意。

  2. 山勢起伏貌
    形容山脈連綿、高低錯落之态。如杜甫《北征》詩句“坡陀望鄜畤,巖谷互出沒”,蘇轼《次前韻答馬忠玉》“坡陀巨麓起連峯”均以“坡陁”描繪山巒層疊的景象。

  3. 地面不平坦
    韓愈《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卧”中,用“坡陀”形容石壇表面的凹凸不平。

  4. 泛指山或山坡
    明代李東陽《靈壽杖歌》“上可淩坡陁”及清代王士禛《廈門磚刻》記載“籬外坡陀有光”,均以“坡陁”指代山坡地形。

需注意,“坡陁”與“陂陀”為異形詞關系,古籍中常混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以上釋義綜合自多個古代詩文用例及詞典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坡陁的意思

《坡陁》(pō tuó)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山坡下的低窪地帶,多用于農田中描述地形。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坡陁》的拆分部首為“土”和“阜”,拆分後的筆畫數量為11畫。

來源

《坡陁》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其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中,用于描述地形。在古代農業社會中,農民們根據不同的地理特征給農田取名,以便更好地進行農耕。

繁體

《坡陁》的繁體字為「坡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坡陁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坡陁的寫法為「坡」字下面加一橫,表示低窪的地形。

例句

1. 農田中的坡陁是蓄水的好地方。

2. 山坡下的坡陁適合種植水稻。

組詞

坡陁地、坡陁田、坡陁坡、坡陁地貌

近義詞

低窪地、坡谷、溝壑

反義詞

高坡、山脊、崗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