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侯的意思、郡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侯的解釋

(1).爵名。 晉武帝 封 羊祜 為 南城侯 ,置相,與郡公同,為郡侯之始。曆代因之。 金 之郡侯位在郡王、國公、郡公之下。 元 與 金 同, 明 以後廢。參閱《通典·職官十三》

(2).一郡之長,知府。 閩 徐夤 《寄僧寓題》詩:“安眠靜笑思何報,日夜焚修祝郡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郡侯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演變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拆解與基本定義

    “郡”為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始于戰國時期,秦漢後成為地方行政層級;“侯”是中國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多授予功勳貴族。二者組合後,“郡侯”最初指代受封于郡一級地域的侯爵,常見于周代分封制度。

  2. 曆史語義演變

    • 戰國至漢晉:郡侯作為爵位名,與封地挂鈎。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部分諸侯王被賜“郡侯”封號,管轄特定郡縣。
    • 隋唐以後:隨着郡縣制改革,“郡侯”逐漸虛化,演變為榮譽性爵位,不再實際領郡。唐代《通典》提及郡侯為從三品爵,僅享食邑而無治權。
    • 别稱義項:明清文獻中,“郡侯”亦作為郡太守或知府的尊稱,如《醒世恒言》中以“郡侯”代指地方行政長官。
  3. 文化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詩詞與方志中,“郡侯”常借指地方治理者,凸顯其權威。例如元代王恽《秋澗集》稱頌某知府為“賢郡侯”,體現其治理功績。

“郡侯”一詞兼具爵位制度與行政尊稱的雙重屬性,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辨析其義。

網絡擴展解釋

“郡侯”是中國古代曆史中具有多重含義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爵位名稱

  1. 起源與演變
    郡侯作為爵位始于晉代。晉武帝封羊祜為南城侯,并置國相,與郡公同級,成為郡侯制度的開端。金、元時期,郡侯的爵位等級位于郡王、國公、郡公之下,明代廢除。

  2. 封國與世襲
    兩晉南朝時期,郡侯為實封爵位,擁有封國和食邑(數千至萬戶不等),并可世襲。封國内設“相”,職責相當于太守,管理地方事務。


二、作為地方官職别稱

郡侯也代指地方行政長官,如:


三、社會地位與象征

郡侯不僅是行政或爵位頭銜,還代表顯赫的社會地位和榮譽,常被視為地方顯貴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制度差異,可參考《通典·職官十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矢八難三災邊館才儁誠懷馳使持位窗洞楚逸慈光粗疏單打一打圈點句東瓜穰青花對外關系放遣蜂臣風流體斧庫感情用事敢作敢當館授滾燈罟師還射侯王花脣環顧浣練花水講堂椒舉班荊積染及時性刊刷婪沓老歸羸驕連茵路沖路銀魅鄉缪書南涼排遷悛悛上江市猾失魂蕩魄石碕手鼓說到曹操,曹操就到輸稅司商蹄蹶汙痕相讓謝公樓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