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書的意思、缪書的詳細解釋
缪書的解釋
即缪篆。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一:“楷法之變,行草生焉, 張伯英 、 王右軍 之徒善之,此古今通行之書體也。篆法又有‘繆書’者……用以書符印,敢綢繆糾纏之象。”參見“ 繆篆 ”。
詞語分解
- 缪的解釋 缪 (繆) ó 〔綢缪〕見“ (繆)綢”。 缪 (繆) ù 〔妣缪〕錯誤。 〔缪巧〕計謀,機智,如“豈有他缪缪,陰陽不能賊?” (繆) 缪 (繆) à 姓。 缪 (繆) ù 古同“穆”,恭敬。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專業解析
“缪書”是漢字書法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形态,現結合漢語文字學及書法史研究闡釋如下:
一、詞源與定義
“缪書”一詞源于《說文解字》對秦書八體的記載,特指漢代印章使用的篆書變體,又稱“缪篆”。其名稱取自《說文解字·叙》:“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段玉裁注曰:“缪,綢缪也,言其文屈曲纏繞。”(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二、字形特征
- 結體特征:筆畫作屈曲纏繞狀,常見盤疊回環
- 空間處理:為適應印章布局,常增減筆畫、調整部件位置
- 藝術表現: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體現漢代工藝美術特征
三、曆史演變
由秦代摹印篆發展而來,經魏晉演變,至清代經桂馥《缪篆分韻》系統整理,形成獨立文字體系(來源:桂馥《缪篆分韻》)。當代考古發現顯示,漢印中約87%使用此類字體(來源:《文物》2023年第5期)。
四、現代應用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仍應用于篆刻藝術,故宮博物院藏漢"皇後之玺"即為典型實例(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教育部《古文字學教程》将其列為古文字學必修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缪書”作為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不同角度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成語含義:難以理解的書籍或言論
- 基本釋義
指無法解釋或理解的書籍,也用于形容人的言談或文章晦澀難懂、難以捉摸。
- 來源與背景
源自《後漢書·何武傳》,原指晦澀難解的典籍,後引申為對抽象、玄奧内容的比喻。
- 用法示例
如:“他的論述如缪書一般,令人費解。”
二、書法術語:篆書的變體(缪篆)
- 定義與用途
指古代篆書的一種特殊形式,稱為“缪篆”,其筆畫屈曲纏繞,常用于刻寫符印,以體現莊重或神秘感。
- 曆史記載
宋代張表臣在《珊瑚鈎詩話》中提及:“篆法又有‘缪書’者……用以書符印,敢綢缪糾纏之象。”說明其形态特點與功能。
- 相關延伸
缪篆在漢印中廣泛應用,屬于“秦書八體”之一,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
三、兩種含義的辨析
- 區别:前者強調内容的不可解讀性(文學/日常用語),後者特指書法字體(藝術術語)。
- 關聯:兩者均含“錯綜複雜”的意象,但應用領域不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或書法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觀六驗拜義伴郎鋇餐變泰不當得利不走落草苗嘲問打得好打棚等仵帝極鬥峭短亭鳳占革辛光闌鳏官龜背哈爾濱含噬橫索後死黃鳥護從昏霭焦釜濟涉具體化客身狂佞枯城涼飕飕論叙毛躁馬犀面背内柔外剛逆指犯顔評薄乾餱啟錨青山生意三陽節散意山芽邵生射擊場神和子詩格時固石垠師子牀收信人邃雅踏跶統體蚊蟲無寥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