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夫。 唐 王維 《送沉子福歸江東》詩:“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 臨圻 。”《太平廣記》卷一三二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張縱》:“見罟師至河所下網,意中甚懼,不覺已入網中,為罟師所得。” 宋 梅堯臣 《打魚》詩:“安知罟師意,設網遮其闕。”
“罟師”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罟師”指漁夫,即從事捕魚的人。其中“罟”(gǔ)本義為漁網,引申為用網捕魚;“師”指擅長某種技藝的人,合稱即指以捕魚為業者。
字詞溯源
文學與文獻用例
相關詞彙擴展
“罟師”是古漢語中對漁夫的雅稱,常見于詩詞與典籍,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罟師(gǔsh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捕捉鳥獸的人。該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網”和“師”,總共有12筆畫。
罟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獵人捕捉獵物的行為。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罟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研究者的推測,罟師在古代寫法中常采用「罛師」的形式。
1. 他是一位聰明的罟師,能夠迅速、準确地捕捉到獵物。
2. 這個地區有很多有經驗的罟師,他們擅長用陷阱和網捕捉獵物。
3. 我從小就喜歡聽罟師講述捕捉獵物的故事,那些故事總是充滿刺激和驚險。
1. 罟師技術:指捕捉獵物的技術。
2. 罟師行業:指從事捕捉獵物工作的行業。
3. 罟師裝備:指用于捕捉獵物的工具和設備。
近義詞:獵人、捕獸者、狩獵者
反義詞:獵物、被捕獲的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