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指 長江 的上流地區。《北史·崔仲方傳》:“ 上江 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隋書·郇王慶傳》:“ 上江 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飢餒,半菽不充。” 唐 劉長卿 《奉送盧員外之饒州》詩:“天書萬裡至,旌旆 上江 飛。”《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朕方欲歸,正為 上江 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 胡三省 注:“ 夏口 以上為 上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你今番回去,等過了年,便到 上江 一帶去查看。”
(2).又因 長江 從 安徽 流入 江蘇 ,故舊稱 安徽 為 上江 , 江蘇 為 下江 。今 浙江省 的 金華 、 衢州 一帶,居 浙江 上遊,舊時也稱 上江 。
(3).水名。《史記·夏本紀》“ 三江 既入, 震澤 緻定” 唐 張守節 正義:“ 三江 者,在 蘇州 東南三十裡,名 三江口 …… 江 東南上七十裡至 白蜆湖 ,名曰 上江 ,亦曰 東江 。”
(4).水名。 廣東省 稱 鬰水 ( 西江 )為 上江 , 泷水 為 下江 。參見“ 西江 ”。
以下是“上江”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曆史、地理及文獻記載:
長江上遊地區
指長江自湖北宜昌至四川段的上遊區域。例如唐代文獻中常用“上江”代指長江中上遊,如《北史·崔仲方傳》提到“上江水軍”。
清代行政區劃别稱
因長江流經安徽後進入江蘇,清代将安徽稱為“上江”,江蘇稱為“下江”。這一用法是特定曆史時期的行政地理劃分。
浙江上遊區域
浙江金華、衢州一帶位于錢塘江上遊,舊時也曾稱“上江”,如《史記·夏本紀》注疏提及此用法。
水名
在蘇州東南部有古稱“上江”的支流(如《史記》張守節注),但此用法較為生僻且具地域性。
成語引申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上江”可比喻“向上發展”,但此義項較罕見,需結合語境理解。
古代軍事、漕運文獻中頻繁出現該詞,例如《隋書》記載“上江米船”被截,反映其作為運輸通道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北史》《隋書》等史書,或清代行政區劃相關典籍。
《上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上遊的江河”或“向上流的江河”,形容江河水向上流動的情景。
《上江》的部首是“川”(chuān)。
《上江》共有6個筆畫。
《上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尚賢》:“佛涅槃者,蒼髯林兒上江也。”
在繁體字中, 《上江》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 《上江》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沒有太大變化。
1. 江水奔騰,逆流而上,仿佛要沖破那 這座山城,繼續向《上江》湖流去。
2. 江上的船隻載着貨物穿行,沿着《上江》緩緩而上。
1. 上遊:指江河流域的上部,是指接近江河源頭的地帶。
2. 上溯:指從現在往前推斷或研究某個事物的曆史淵源。
3. 上行:指向上移動、行進。
4. 江河:指較大的流動的水道。
1. 上溯:指從現在往前推斷或研究某個事物的曆史淵源。
2. 升起:指向上升、上升。
3. 上升:指朝上方移動、上升。
下江:指江河的下遊,與《上江》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