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斷句讀。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三:“ 宋 慶元 初, 趙子直 當國,召 朱文公 為侍講, 文公 欣然而至。積誠感悟,且編次講義以進。 寧宗 喜,令點句來。” 清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本朝以經藝試士,科場定例,又有點句句股之學,皆因時適變,塗轍百出不窮。”《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的那筆小楷又寫的飛快,不曾繼燭,添注塗改,點句勾股,都已完畢,連草都補齊了。”
“點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分析:
根據權威資料和,“點句”指古代對文章進行标點斷句的行為。古代文獻常無标點,需通過“點句”劃分句讀(讀音dòu),幫助理解文意。例如:
提到“點句”作為四字成語,表示“指點迷津”,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文獻,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傳。
在語法研究中,“點句”可指标注重點句子(如制作學習筆記時勾畫關鍵句),或指調整句式結構(如主謂關系分析)。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鶴林玉錄》等古籍,或查閱語言學工具書。
《點句》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和「句」。其中,「⺈」是漢字部首「立刀」,表示與刀有關的意思;「句」是漢字部首「言」的變體,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思。
漢字「點句」的總筆畫數為8,其中「⺈」部分占據3個筆畫,「句」部分占據5個筆畫。
「點句」的來源比較晦澀,尚無确切的資料表明其具體的演變過程。它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言辭中的精要之處。
「點句」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無異。
在古代,「點句」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但可能在草書和隸書時期有所變化。
1. 他說的那番話真是點句,讓我深受啟發。
2. 這段話的點句在于引人思考的問題。
點綴、點綴句、點綴文字
要點、重點、亮點
廢話、冗話、繞口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