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約的意思、貳約的詳細解釋
貳約的解釋
違背盟約。 唐 元結 《管仲論》:“乃共盟曰:有貳約者,當請命天子,廢其驕兇,以立恭順;廢其荒惑,以立明哲。敢不聽者,伐而分之,如初約制定。”
詞語分解
- 貳的解釋 貳 (貳) è “二”的大寫。 變節,背叛:貳臣。貳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貳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貳約”指背叛約定或違背盟約的行為。其中“貳”表示變節、背叛(如“貳臣”),“約”指約定、承諾,組合後強調對協議的破壞。
二、結構與用法
- 構成:由“貳”(動詞,背叛)和“約”(名詞,盟約)組成,屬于動賓結構。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描述個人或團體違背承諾、協議的行為。例如:“兩國曾有盟誓,然其一竟貳約,終緻兵戈相見。”
三、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元結的《管仲論》:“乃共盟曰:有貳約者,當請命天子,廢其驕兇……”(意為:若有人違背盟約,則上報天子廢除其權力)。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背信棄義、食言而肥。
- 反義詞:信守諾言、一諾千金。
- 文化背景:古代盟約多涉及政治、軍事合作,“貳約”行為常被視為嚴重失信,可能導緻沖突或聲譽受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管仲論》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貳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某項協議或約定的确認或承認。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貳的部首是貝。
- 貳的筆畫數目為兩畫。
- 約的部首是纟。
- 約的筆畫數目為七畫。
來源:
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章文化。在古代,人們在文書上蓋章以表示認可或承認。其中,“貳”就是一個常見的印章用字,表示認可、承認或印證。而“約”則表示約定、協議。因此,“貳約”這個詞就是表示對某項協議或約定的确認。
繁體:
在繁體字中,“貳”依然保留了貝部,而“約”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多樣,其中有些寫法已經不再常見,例如:
- 貳的古代寫法為“貝爾”或“貝氣”。
- 約的古代寫法為“約”。可以看出,現代字形中的部分線條變化是後來進一步規範字形的産物。
例句:
1. 我們需要貳約這份合同,才能夠開始合作。
2. 他們雙方已經達成了貳約,正式結束了争議。
組詞:
- 雙貳:表示重複、再次确認。
- 貳心:表示違背約定、背信棄義。
近義詞:
- 承認
- 确認
反義詞:
- 否認
- 不承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