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門,全家。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或舉門扣頭,以向空坐……而病者不愈,死喪相襲。”
“舉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滿門,全家”,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舉門”指整個家族或家庭的所有成員,強調範圍的完整性。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勤求》中記載:“或舉門扣頭,以向空坐……而病者不愈,死喪相襲”,此處“舉門”即指全家共同參與某種行為。
結構與發音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家族集體行動或狀态,如祭祀、疾病、喪葬等場景,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例如:“舉門扣頭”表示全家人一起叩拜。
注意區分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舉門”可能與成語混淆(如《論語》相關釋義),但根據權威文獻考證,此類解釋缺乏直接關聯性,主流含義仍以“全家”為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家族制度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抱樸子》等典籍原文。
舉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右邊的部首是“門”(門字底部)。筆畫數為8。
舉門的意思來自于《左傳·宣公五年》:“凡舉門者先開其襟,撫其背。”意為揭開門簾,撫摸門背。現在泛指開門。
在繁體漢字中,舉門的寫法為舉門。
根據古籍所記錄,舉門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讠(讧)門。其中,從左邊的“讠”表示口,從右邊的“門”表示門。古時候的舉門字形清晰易辨。
他走到門前,邁開大步,舉手敲響了銅鈴般的門環。
組詞:舉動、舉止、舉起、舉報、舉薦等。
開門、啟動、開啟。
關門、關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