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onic verse] 具有反官方含義的詩
宋江酒樓題反詩
表示造6*反之意的詩詞。《水浒傳》第三九回:“ 黃文炳 看了冷笑。正看到 宋江 題《西江月》詞,并所吟四句詩,大驚道:‘這個不是反詩?誰寫在此?’”《封神演義》第二回:“隻見看午門内臣俯伏奏曰:‘臣在午門,見牆上 蘇護 題有反詩十六字,不敢隱匿,伏乞聖裁。’” 郭沫若 《牧羊哀話》四:“詩箋一張,明明是首反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反詩漢語 快速查詢。
“反詩”指含有反叛或反對官方意圖的詩詞,常見于曆史及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反詩由“反”與“詩”組合而成,指通過詩詞形式表達對政權、統治者的反抗或批判,通常帶有明确的政治意圖。例如《水浒傳》中宋江在浔陽樓題寫的詩句,被認定為反詩并引發後續情節。
曆史與文學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典小說,如《水浒傳》第三十九回提到黃文炳發現宋江的反詩,《封神演義》中蘇護題寫反詩十六字等。這些情節反映了反詩在古代社會中的敏感性。
分類與特點
根據内容可分為兩類:
社會意義與風險
反詩常被視為“文字獄”的導火索。曆史上因創作或傳播反詩而獲罪的案例屢見不鮮,如宋江裝瘋逃避追捕的情節即體現其危險性。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反詩”也可泛指批判社會現象或權威的詩歌,但核心仍圍繞“反抗”主題。
《反詩》是指反抗、對抗詩歌的意思。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與傳統詩歌相對立的詩體、詩風和創作方式。
《反詩》可以拆分為“反”(反日部首)和“詩”(言字旁、詞字旁),共10個筆畫。
《反詩》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現代詩歌運動中的“詩派鬥争”時期。20世紀初,為了推動現代詩歌的創新與發展,一些年輕的詩人開始反對傳統詩歌的形式和内容,提倡自由、個性以及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他們的詩歌常被稱為“反詩”,以對抗傳統詩歌形式所代表的束縛和規範。
《反詩》(繁體)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反”字的寫法為“反刂刀”,“詩”字寫作“詞”或“詩”。
1. 他的詩歌批判了社會現實,是一種反詩的創作形式。
2. 這首反詩颠覆傳統的表達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1. 反詩人
2. 反詩風
3. 反詩派
4. 反詩歌
5. 反詩意
1. 反抗詩
2. 叛逆詩
3. 反傳統詩
4. 反規範詩
5. 另類詩
1. 傳統詩
2. 經典詩
3. 規範詩
4. 正統詩
5. 古典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