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鼠雀之牙的意思、鼠雀之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鼠雀之牙的解釋

指争訟之事。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奸诘》:“學生失於龍蛇之辨,緻有鼠雀之牙,撫己多慚,見公甚愧。”參見“ 鼠牙雀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鼠雀之牙”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因細微小事引發的争訟或糾紛。該成語常用來比喻因瑣碎問題産生的矛盾沖突,強調事物雖小卻能引發較大争端。

二、出處與演變

  1. 《詩經》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召南·行露》中“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的比喻,通過鼠雀啃噬房屋的意象,暗喻小矛盾可能升級為訴訟。
  2. 元代定型
    元代柯丹邱在《荊钗記·奸诘》中首次明确使用該成語:“緻有鼠雀之牙”,使其成為固定表達。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成語

近義詞“鼠牙雀角”與之同源,均出自《詩經》,可替換使用。

五、示例解析

古詩《市井紛纭多嚣嚷》中“鼠雀之牙起争狀”一句,生動展現了成語的典型應用場景——市井瑣事引發激烈争執。


注:如需了解成語的更多曆史用例或文學化表達,可參考《荊钗記》原文及《詩經》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鼠雀之牙》的意思

《鼠雀之牙》是一個成語,形容一些東西非常微小、不值錢或者沒有實用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鼠雀之牙》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鼠”、“雀”和“牙”。拆分筆畫則是:“鼠”(11畫)、“雀”(11畫)和“牙”(4畫)。

來源和繁體字

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出自《論語·雍也》:“不雅觀,亂之若麻,鼠雀之牙不可掩也。”繁體字為《鼠雀之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鼠雀之牙》成語的基本形狀還是相似的,隻是細節上有所差異。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通過專門的古文字學研究來了解。

例句

1. 這個小村莊的經濟實力很弱,所以生活條件很差,房屋簡陋,連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真可以用《鼠雀之牙》來形容。

2. 這塊土地上原本長滿了綠草,可現在卻變得一片焦黃,隻剩下一些枯樹和斷草,看起來就像一片被火燒過的荒地,真是一片《鼠雀之牙》。

組詞

翻然覆卷、掩耳盜鈴、紙上談兵。

近義詞

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無關緊要。

反義詞

珍貴寶貴、重要可貴、價值連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