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霞的意思、班霞的詳細解釋
班霞的解釋
黃色桃形的僧帽。黃教的教主所戴,始于 宗喀巴 。 王輔仁 《西藏佛教史略》第七講第一節:“大約從一三八八年開始, 宗喀巴 改戴桃形尖頂的黃色僧帽,這種帽原名“班霞”,在 印度 隻有獲得班智達稱號的人才能戴,但顔色不是黃的。”
詞語分解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霞的解釋 霞 á 日出或日落時天空雲層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現的光彩:朝(乷 )霞。晚霞。彩霞。雲霞。霞帔。霞光。 筆畫數:; 部首: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班霞”是藏傳佛教中的一種特殊僧帽,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班霞(藏語:པན་ཞ་)指黃色桃形尖頂的僧帽,主要由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尊者、教主或高級喇嘛佩戴。其名稱源自藏語音譯,又稱“長耳僧冠”或“通人冠”。
-
曆史背景
由宗喀巴大師于1388年改革佛教時首創,他将印度原為班智達(佛學博士)佩戴的尖頂帽改為黃色,作為格魯派标志。這一舉措旨在強調戒律複興,與當時其他教派形成區分。
-
象征意義
黃色代表持戒清淨,桃形尖頂象征智慧與修行境界。在宗教儀軌中,不同顔色和形狀的法冠對應不同教派與修行果位,班霞成為格魯派法脈傳承的重要标識。
補充說明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主要派系之一,宗喀巴作為創始人推動了宗教改革,班霞的推廣與其倡導的嚴格戒律制度密切相關。現代除教主外,部分高僧在特定儀式中也會佩戴此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霞(bān xiá)是一個表示美麗、華麗的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班(bān)和霞(xiá)。班的部首是玉,拆分為兩畫;霞的部首是雨,拆分為七畫。
班霞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中的《九辯》:“夫美,美人之所生也;華,鮮衣美食之所生也;班霞,君之所生也。”意義為美麗的事物,華麗的景象。
在繁體中,班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班霞一詞的古寫法未見明确記錄。
以下是一個例句:她的婚禮上,新娘穿着一襲班霞的婚紗,美麗動人。
班霞沒有确定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描述美麗的詞彙,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中的華麗與美麗。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