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齊到來。《漢書·元帝紀》:“今朕恭承天地,託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異并臻,連年不息。”《後漢書·曹褒傳》:“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於言語。”
並臻(bìng zhēn)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並”(意為“一起、同時”)和“臻”(意為“達到、到來”)構成,字面含義指兩種或多種事物同時達到或共同實現的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共同實現
指多個目标、條件或狀态在同一時間達成。
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臻的理想局面,需要科學規劃與政策支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9頁。
同時具備
強調不同要素的共存與協調,常形容理想境界或完美狀态。
例:這場演出中,藝術性與技術性並臻,獲得觀衆高度評價。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123頁。
語法功能:
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如學術論述、政策文件、文化評論等。
例:社會治理需使效率與公平並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02頁。
典型搭配: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1頁。
齊備、兼備、俱至、共存
偏廢(側重一方而忽視其他)、失衡(狀态不均)
來源:《漢語同義詞反義詞詞典》,中華書局,2004年,第217頁。
“禮樂並臻,教化以成。”
——《禮記·樂記》(強調禮制與音樂的協同作用)
來源:中華書局《禮記譯注》,2015年,第256頁。
在當代語境中,“並臻”多用于描述可持續發展、跨領域合作或綜合素養提升,如:
“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並臻,是城市競争力的核心要素。”
來源:《人民日報》2023年《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報告》。
“並臻”凝練表達了多元共榮、協同成就的深層文化理念,是漢語中體現和諧價值觀的重要詞彙。
“並臻”(拼音:bìng z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一齊到來”或“同時達到”。例如古籍中描述災異或祥瑞同時出現的情景,如《漢書·元帝紀》提到“災異并臻”,《後漢書·曹褒傳》則用“嘉瑞并臻”形容祥瑞齊聚。
如需更完整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或權威詞典。
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半輩子八柱背兜炳煥不絕如帶朝坐成仁取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訛傳返返分剟風美紛龎圪渣光光豪旺淮海獲釋活着尖溜溜建馬嚼念記睹揭箧擔囊結匈稽留聒剌金钗換酒驚弓進股進盥窘澀九歸可氣餽歲浪漚留中不下漏失免除蜜香樹沐猴衣冠朋遊破空慶士罄吐悫勵饒沃撒放申詠孀娥竦傑陶犬瓦雞偷安土糞脫簪珥歪八豎八文盲香椒鋪協慶系風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