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摘的意思、采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摘的解釋

[collect;gather;pick] 采收摘撿

采摘草莓

詳細解釋

亦作“ 採擿 ”。摘取;選錄。《隋書·經籍志四》:“ 晉 代 摯虞 ,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别》。”《隋書·王劭傳》:“然其採擿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時人服其精博。”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符契元》:“時果未熟,乃有隣裡小兒攀緣採摘。” 唐 劉知幾 《史通·補注》:“ 陸澄 所注 班 史,多引 司馬遷 之書。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採摘成注,标為異説。”《朱子語類》卷八八:“《大戴禮》冗雜,其好處已被 小戴 採摘來做《禮記》了。然尚有零碎好處在。” 宋 曾鞏 《方推官寄新茶》詩:“採摘東溪最上春,壑源諸葉品尤新。”


(1).摘取。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其木性畏寒,白露後方可采摘,曬焙令乾,成朵,乾者名龍眼錦。”

(2).采集摘錄。 明 胡應麟 《詩薮·遺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世推精覈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摘”是一個動詞,指通過摘取的方式獲取植物果實、花朵或葉子等部分的行為。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指用手或工具從植物上摘取果實、花朵、葉子等,如“采摘草莓”“采摘棉花”。該詞由“采”(收集)和“摘”(取下)兩個動作組成,強調選擇性獲取。

  2. 延伸用法
    在文學或學術語境中,可引申為“選錄、摘取内容”,如《隋書》提到“採擿孔翠,芟剪繁蕪”,指從繁雜材料中選取精華。


二、詞源與演變

  1. 字形溯源
    “采”的甲骨文為“爫(手)+木(樹)”,表示用手摘取樹上果實,如《詩經》“采薇采薇”即用此本義。篆文後字形線條化,隸變後演變為現代寫法。

  2. 曆史用例
    唐代李益《竹溪》詩“采摘愧芳鮮”描述摘取鮮花,體現農業與詩意結合的傳統。


三、近義詞對比

詞語 區别 例句
采撷 更文雅,多用于詩文 “采撷一束花,贈與友人”
摘取 強調“取下”動作 “摘取成熟的西瓜”
采集 範圍更廣,含系統性收集 “采集标本”“采集數據”

四、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義演變,可參考《漢典》或詩詞古文網的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摘的意思

采摘是指采集或摘取農作物、花卉、果實等的行為。它是一種農業活動,也是人們在休閑時進行的一種戶外活動。采摘可以讓人們親近大自然,體驗種植與收獲的樂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采摘這個詞的部首是艹,并且它總共由9個筆畫構成。

來源

采摘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采”和“摘”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中文中,采表示采集、採取等意思,摘表示摘取、取下等意思。

繁體

采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採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采摘的寫法比較簡單,基本上與現在的寫法相同。

例句

1. 這個季節正是采摘草莓的好時候。

2. 我們一家人去山裡采摘蘋果。

組詞

采草、采果、采花、采蘑菇、摘果、摘花、摘菜、摘蔬果。

近義詞

采集、采收、收獲。

反義詞

種植、栽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