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約的意思、省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約的解釋

簡約,簡省。《史記·李将軍列傳》:“及出擊 胡 ,而 廣 行無部伍行陳……不擊刁鬥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 斯 ( 李斯 )又作《倉頡篇》,中車府令 趙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母敬 作《博學篇》,皆依傍大篆,或加省約。”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一節:“一句五言詩是兩句四言詩的省約,一句七言詩是兩句五言詩的省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約"是漢語中表示簡省、簡約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删減冗餘部分達到精簡效果。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典籍,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文字表述或行為方式的簡練克制。

從構詞法分析,"省"取《說文解字》"視也"之本義,引申為減少、省略;"約"據《廣雅》釋作"纏束也",後衍生出約束、簡要之義。二字組合形成并列結構,強調通過雙重簡省達到凝練效果。在《漢語大詞典》中,"省約"被明确釋義為"簡約,簡省"(來源:漢典網)。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典型用例可見《漢書·循吏傳》:"辄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之于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谷馬。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嘗欲有所司察,擇長年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攫飯食之,器用錢民取諸民者。霸具以狀對,吏民鳏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識事聰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鹹稱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盜賊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後誅罰,務在成就全安長吏。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或問其故,霸曰:'數易長吏,送故迎新之費及奸吏緣絕簿書盜財物,公私費耗甚多,皆當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賢,或不如其故,徒相益為亂。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寬内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這段文字雖未直接出現"省約"二字,但黃霸的治理理念體現了省約精神(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在現代漢語應用中,"省約"常見于學術著作與公文寫作。例如語言學論著中常提及"句法省約",指在特定語境下省略句子成分而不影響表意的現象(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與"簡練""精要"構成近義詞群,但更強調主動删減的過程性。

網絡擴展解釋

“省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簡約、簡省,指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環節或内容以達到節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行為或制度的簡化。例如《史記·李将軍列傳》提到李廣治軍“省約文書籍事”,即簡化文書流程;《顔氏家訓》中“儉者,省約為禮”則強調節儉需簡化禮儀形式。
    • 《三國志》記載諸葛瑾遺令要求喪事“事從省約”,體現對身後事的簡樸态度。
  2. 現代用法

    • 指經濟或資源上的節約。例如聯邦快遞通過淘汰高耗能飛機實現“節省約10億美元”;歐盟禁用白熾燈後“每年節省約40太瓦時電能”。

二、應用場景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倉颉篇》演變),可參考的文獻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暴暴被保險人标下博地襜襦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誠砺舂融純熙除貧道存目擊盜明登階遁民番瓜繁花似錦輔理寡色孤峻哈答豪力恨怒鴻泥雪爪畫雞恍恍速速歡虞浍浚會務荊筱絕唱客道魁岡饋攜兩瞽相扶梁壞連朦帶唬領統柳市龍案律賦馬六甲海峽幪巾納吉凝煙膿團破禁騎馬乘舟青玄帝日複一日阮瑀神不知鬼不覺失期受夾闆氣斯役文緒問疑無佛處稱尊痫瘛憸夫銷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