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劊子手之輩。 明 徐渭 《拟上督府書》:“劊伍亦賤民耳,一奉軍令,則雖加刃於尊貴之頸,而不之顧。”
“劊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明确: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明代徐渭在《拟上督府書》中提到:“劊伍亦賤民耳,一奉軍令,則雖加刃於尊貴之頸,而不之顧。”
解析:此處通過“賤民”與“尊貴”的對比,凸顯劊子手地位低下卻因奉命行事而無視身份差異的職能特性。
社會地位與職能
古代劊子手多為社會底層,被視為“賤民”,但因職責特殊,需嚴格遵循命令,甚至對權貴行刑也毫不遲疑。
“劊伍”一詞多用于描述劊子手群體,強調其職業屬性及社會角色的矛盾性,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對古代刑制的讨論中。
劊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取筷或刀割成兩半,分散或分發給大家。它的含義強調分開或分發的動作。
劊伍的部首是刀(刂),它的拆分部首是由一個叫“刂”(刀)的偏旁組成。劊伍共包含10個筆畫。
劊伍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這部漢字字典,它的繁體字為劌伍。
在古時候,劊伍被寫作「刲伍」,這樣的寫法更接近于目前的繁體字劌伍。
1. 宴會上,大家分别拿到劊伍的禮物。
2. 請你把這塊蛋糕劊伍,每個人吃一份。
劊伍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切分、分發
反義詞:合并、集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