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鞫勘的意思、鞫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鞫勘的解釋

審問查驗。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龍世清夢》:“ 溫州 判官 高敏信 來,置院鞫勘。”《宋史·刑法志三》:“令監察禦史每冬夏點獄,有鞫勘失實者,照刑部郎官,直行移送。”《元典章·刑部二·獄具》:“外巡尉捕盜官提獲盜賊,隨時發與本縣公座推問是實,解本州府再行鞫勘施行,不得轉委吏人及弓手人等拷問。” 清 徐士鸾 《宋豔·耿直》:“侍郎忽省前過,知其 文氏 妾,恐有所請,就庭下直面鞫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語“鞫勘”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鞫勘”(jū kān)指古代司法中的審訊與查驗行為,特指對犯罪嫌疑人的審問和證據調查。該詞源于中國古代刑法制度,既是司法程式的重要環節,也引申為對問題的深入審查。

二、詞源與結構

  1. 構詞解析:

    • “鞫”指審訊、追問,如《詩經》中“鞫哉庶正”即追問事實;
    • “勘”指核查、驗證,如《宋史》提及“點獄鞫勘失實”。
      二字聯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強調審訊與核證的結合。
  2. 曆史用例:

    • 宋代洪邁《夷堅乙志》記載:“置院鞫勘”,描述官府設立專門機構審訊;
    • 元代《元典章》規定,盜賊需經州縣“再行鞫勘”以确保證據可靠。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鞫勘”多用于曆史或法律文獻研究,或比喻對複雜事件的徹底調查,例如:“此案需經多部門聯合鞫勘,方能還原真相。”

該詞承載中國古代司法文化,強調審問與核實的雙重嚴謹性,現代多作為專業術語或書面表達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鞫勘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ū kān。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意思: 鞫勘指的是審問和查明真相的過程,特指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或證人進行的盤問、調查、審查等。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鞫(jū)— 馬(馬,mǎ)+ 句(gōu) 勘(kān)— 力(lì)+ 勹(㔾、㔿) 三、來源: 鞫勘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但從“鞫”和“勘”各自的含義可以看出,鞫勘原指審查與調查,後來引申為司法程式中的審問和查明事實真相。 四、繁體: 鞫勘的繁體寫法為「鑪勘」。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鞫勘的漢字拼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能隨着曆史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古代漢字使用繁體字時,鞫勘的古體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該詞未被載入《說文解字》,古代确切的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六、例句: 1. 他們正在對嫌疑人鞫勘,以獲取更多的證據。 2. 偵探在鞫勘過程中使用多種手段,以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認。 七、組詞: 組詞方面,鞫勘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1. 鞫問(jū wèn)- 盤問,審問。 2. 勘查(kān chá)- 調查,勘察。 八、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審訊、盤問、查問 反義詞:釋疑、寬恕、寬大 總結: 鞫勘是一個用于描述審問和查明真相的詞語,表示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或證人進行的盤問、調查、審查等。它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馬」和「句」、「力」加「勹」。鞫勘的繁體寫法為「鑪勘」,而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例句中展示了使用鞫勘的語境。此外,鞫勘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鞫問和勘查,并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供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