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鞫勘的意思、鞫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鞫勘的解释

审问查验。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龙世清梦》:“ 温州 判官 高敏信 来,置院鞫勘。”《宋史·刑法志三》:“令监察御史每冬夏点狱,有鞫勘失实者,照刑部郎官,直行移送。”《元典章·刑部二·狱具》:“外巡尉捕盗官提获盗贼,随时发与本县公座推问是实,解本州府再行鞫勘施行,不得转委吏人及弓手人等拷问。” 清 徐士鸾 《宋艳·耿直》:“侍郎忽省前过,知其 文氏 妾,恐有所请,就庭下直面鞫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鞫勘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鞫”和“勘”两个单字组成,主要用于古代司法领域,指对案件进行详细审讯和调查核实的司法程序。以下从词义、用法及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鞫(jū)

    本义为“审问”“查究”。《说文解字》释为“穷理罪人也”,强调通过审讯查明案情真相。古代司法中,“鞫”特指对被告的讯问环节,需记录口供形成文书(即“鞫状”)。

    来源:《说文解字注》卷十。

  2. 勘(kān)

    意为“核对”“查验”。《玉篇》释为“覆定也”,指对证据、文书或现场进行复核验证。司法程序中,“勘”侧重对物证、证词的审查与现场勘查。

    来源:《玉篇·力部》。

二、复合词“鞫勘”的涵义

“鞫勘”作为法律术语,指古代司法审判中审讯被告与核查证据相结合的全过程,具体包含:

三、历史用例与制度背景

  1. 宋代司法制度

    鞫勘分离是宋代司法的重要原则。案件先由“鞫司”审讯,再由“勘司”复核证据,两司人员不得互通,以防舞弊(《宋刑统·断狱律》)。

    来源:《宋史·刑法志》。

  2. 元代法律文书

    《元典章·刑部》载:“凡断重刑,必加鞫勘”,强调死刑案件必须经过严格审讯与证据核查。

    来源:《元典章·卷四十二》。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鞫勘”已非常用词,但可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文献分析,用以描述古代司法程序。其核心语义仍保留“审问调查”的严谨性,如:“通过鞫勘还原案件细节”。

鞫勘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核心程序,融合审讯与核验双重职能,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中对事实查证的重视,对研究法制史具有重要语义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词语“鞫勘”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鞫勘”(jū kān)指古代司法中的审讯与查验行为,特指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和证据调查。该词源于中国古代刑法制度,既是司法程序的重要环节,也引申为对问题的深入审查。

二、词源与结构

  1. 构词解析:

    • “鞫”指审讯、追问,如《诗经》中“鞫哉庶正”即追问事实;
    • “勘”指核查、验证,如《宋史》提及“点狱鞫勘失实”。
      二字联合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强调审讯与核证的结合。
  2. 历史用例:

    • 宋代洪迈《夷坚乙志》记载:“置院鞫勘”,描述官府设立专门机构审讯;
    • 元代《元典章》规定,盗贼需经州县“再行鞫勘”以确保证据可靠。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鞫勘”多用于历史或法律文献研究,或比喻对复杂事件的彻底调查,例如:“此案需经多部门联合鞫勘,方能还原真相。”

该词承载中国古代司法文化,强调审问与核实的双重严谨性,现代多作为专业术语或书面表达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白罽裘败阙绊马索徧省才实柴坛彻齐重婚刺挠戴发含齿倒宅等志雕篹揲揲锤锤顶线燔焫副乘感想构成乖睽光貎闳侈回抱肩靶交气家生婢宽打窄用旷旷匡庐兰戺累圣楞层临安龙薣麦曲你老子畔虑礐盘臞儒趣尚人性论三避丧亲上水商鞅量深赡识察师范学校受害守战通背拳屠儿瓦窦未成冠维摩疾沃润乌翅霞冠衔命玺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