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滴露。 唐 李賀 《李憑箜篌引》:“ 昆山 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唐 李賀 《南山田中行》:“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參見“ 泫露 ”。
“泣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ì lù,其核心含義為“滴露”,常用于文學描寫中,賦予自然景象以拟人化的情感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泣”指小聲哭泣或流淚,“露”即露水。組合後“泣露”字面意為“露水滴落”,常被用來形容露珠滾落如淚的意象,多見于詩歌或抒情文本中。
該詞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尤以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為典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李賀詩集》或權威漢語詞典。
《泣露》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眼淚和露水。它可以用來形容淚水漣漪和水滴晶瑩的樣子。
《泣露》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9。
《泣露》是一詞義完全相同的繁體字,繁體字形為「泣露」。
在古代,「泣露」有時被寫成「泣霤」。泣的本義是「在眼中有淚水」,露的本義是「草木上的水珠」。
1. 她眼中泣露盈盈,似乎心中有不盡的傷痛。
2. 清晨的花草之上,泣露閃爍,美得讓人心醉。
1. 泣聲:指哭泣時發出的聲音。
2. 露水:指夜晚或清晨大自然界中因水汽凝結而形成的水珠。
眼淚、淚水、眼淚汪汪、淚人兒。
笑意、歡笑、開懷大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