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頌的意思、傳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頌的解釋

[eulogize] 傳播頌揚

全村人傳頌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詳細解釋

(1).指被傳揚稱頌之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慤,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

(2).傳揚歌頌。 宋 曾鞏 《移滄洲過阙上殿劄子》:“﹝ 英宗 ﹞自踐東朝,淵默恭慎,無所言議施為,而天下傳頌稱説,德號彰聞。”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或以浮名傳頌,而其實索然。” 魯迅 《準風月談·後記》:“但我以為作文人究竟和‘大出喪’有些不同,即使雇得一大群幫閑,開鑼喝道,過後仍是一條空街,還不及‘大出喪’的雖在數十年後,有時還有幾個市儈傳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頌(chuán sòng)指廣泛傳播并頌揚(人物事迹、精神品質等),強調通過口耳相傳或文字記載使值得稱道的事物被衆人知曉且贊美。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傳播稱頌

    指将值得贊揚的人或事在衆人間傳播,使其美名遠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傳布頌揚”,如“英雄事迹萬古傳頌”。此義項突出對正面價值的集體性認可與弘揚。

  2. 曆時性傳承

    強調事迹或精神跨越時間被後人銘記與歌頌。

    《漢語大詞典》 釋為“傳揚歌頌”,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楚人哀屈原,傳頌其辭”,體現對曆史人物的持久追念。

二、詞源與結構

三、用法辨析

  1. 對象特征

    多用于具有崇高性、典範性的人或事(如英模、美德、功績),隱含集體價值認同。區别于中性詞“傳播”,如“傳頌雷鋒精神”不可替換為“傳播雷鋒精神”。

  2. 近義區分
    • 傳誦:側重傳播誦讀(如詩文),如“傳誦千古名篇”。
    • 歌頌:強調用文學藝術形式贊美,如“歌頌祖國”。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指出“傳頌”特指“傳播并頌揚”,更具莊重色彩。

四、文化内涵

作為中華禮樂傳統的延續,“傳頌”承載了“以德化民”的教化功能。王力《古代漢語》提及,先秦“采詩觀風”制度即通過民間傳頌考察民情,體現語言對社會價值的塑造作用。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3.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4.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傳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án sòng,其核心含義是傳播頌揚,主要用于描述值得稱贊的事迹或人物被廣泛流傳和贊美。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傳播頌揚
    指通過口口相傳或文字記載,對他人的事迹、品德進行贊揚和推廣。例如:“全村人傳頌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2. 側重“頌揚”
    與“傳誦”不同,“傳頌”強調對正面事迹的贊美,而“傳誦”側重于對詩文、言論的傳播誦讀(如“傳誦千古名篇”)。


二、用法與語境


三、與近義詞的區分

  1. 傳頌 vs 傳誦

    • 傳頌:強調“頌揚”,用于事迹(如“傳頌英雄事迹”)。
    • 傳誦:強調“誦讀”或傳播文字内容(如“傳誦經典詩文”)。
  2. 傳頌 vs 傳送
    “傳送”指傳遞物品或信息(如“傳送文件”),與“傳頌”無直接關聯。


四、曆史與文獻依據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慠弄白濛濛倍心鷩毳布隆迪不諧慘黯晨膳尺二寃家蟲魚篆觸禁犯忌楚壤代運大陸邊緣搗大刁嘩雕刻二門婚媾俄瞬鵝掌風繁弱分片包乾共億宏伯荒頓狐裘尨茸假慈悲儉用金馬卷櫃開心見誠空萊棱皮龜兩朝列埒禮化六辔黎衆陋俚綿密鬧龍劈柴禽獸不如侵佚勸解射鈎神華十四樓酸凍倘來檀栾掏道痛苦通權達理脫角文化人文毋害小貓熊翕變邪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