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事。造,事,指軍役之事。《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 毛 傳:“造,為也。”
(2).無所造作。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故德與道為一,神與道為二。二,故有照以通化;一,故常因而無造。”
“無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無事(特指無軍役之事)
該義項源自《詩經·王風·兔爰》的“我生之初,尚無造”,其中“造”被毛傳注解為“為”,即“事”,特指古代軍役之事。例如詩句中的“尚無造”可理解為當時社會尚未有繁重的軍事勞役。
無所造作(自然無為)
南朝宋宗炳在《明佛論》中提到“常因而無造”,強調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為的狀态。例如道家思想中的“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也”(出自例句),即主張遵循自然規律,不強加人為幹預。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但在解析古籍或哲學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例如的例句“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哉”即通過“無造”表達對自然本真狀态的推崇。
《無造》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沒有設計、沒有創造。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無”和“造”。
“無”是一個獨體字,沒有部首,它的筆畫數是4。而“造”的部首是“黑”,它的筆畫數是9。
《無造》一詞的詞源來自于現代漢語的口語,是由“無”和“造”兩個字組成。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被寫作“無造”。
在古時候,可以用不同的漢字來表達“無造”的含義。例如,“無”可以用“毋”或“無”來替代,而“造”可以用“做”或“造”來替代。不同的漢字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有所變化。
1. 這座建築是自然形成的,是無造之美。
2. 這幅畫沒有經過設計,是無造之作。
組詞:無序、無人、無辜、無知
近義詞:未創造、沒有設計、非人工
反義詞:有造、有設計、創造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