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捐官繳納的款項。《清會典事例·吏部·處分例》:“各督撫遇有侵吞捐項之員,自行查明參奏,即免其議處。”
(2).指政府征收的捐款。 許地山 《危巢墜簡·街頭巷尾之倫6*理》:“他看是個‘街知事’,然而除掉捐項、指揮汽車和跟洋車夫搗麻煩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捐項漢語 快速查詢。
“捐項”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舊指捐官繳納的款項
即通過捐納制度購買官職或功名時支付的費用。這一制度在清代尤為常見,例如《清會典事例》提到“侵吞捐項之員”需被查處。這類款項是當時政府財政收入的補充來源之一。
指政府征收的捐款
廣義上也包括政府以公益、赈災等名義向民衆征收的特定款項。例如許地山在《危巢墜簡》中描述“街知事”負責管理捐項,側面反映了這類款項的社會管理屬性。
補充說明:
段落1:
《捐項》是一個漢語詞語,它表示以物品或金錢的形式,自願地将財産或資助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或組織。
段落2:
《捐項》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偏旁,右邊是金部偏旁。
關于筆畫,手部偏旁有4畫,金部偏旁有8畫,加在一起《捐項》共有12畫。
段落3:
《捐項》的源自古代漢語,它是由“捐”和“項”兩個字合并而來。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仍然是“捐項”,沒有發生變化。
段落4: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捐的上邊是宀構造,下邊是目構造,表示通過捐助來幫助人們溫暖過冬的意思。項的上邊是王構造,下邊是工構造,表示捐獻給王或貴族的財産。
段落5:
他經常捐款給慈善機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每個月都會捐獻一部分工資給慈善機構。
段落6:
組詞:捐款、捐贈、捐獻
近義詞:捐助、捐置
反義詞:接收、領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