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言的意思、詞言的詳細解釋
詞言的解釋
文辭。 漢 班固 《答賓戲》:“皆竢命而神交,匪詞言之所信。” 唐 顔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其為詩也,必有逸韻佳對,冠絶當時,布在人口;其詞言也,則宰相 張九齡 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詞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文辭,多指詩文或文章中的語言表達形式。以下從定義、文獻引用及構成解析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用法
“詞言”指代書面或文學創作中的語言修飾與表達,強調文字本身的組織與藝術性。例如:
- 唐代顔真卿評價孫逖的詩文時提到“其詞言也,則宰相張九齡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說明其文辭精妙嚴謹。
- 現代例句中,如“林樹森的微詞言猶在耳”,則借“詞言”暗指帶有批評性的言論。
二、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班固的《答賓戲》:“皆竢命而神交,匪詞言之所信”,意指思想交流超越文字本身。唐代以後,多用于文學評論,如顔真卿對詩文的評述(見、5)。
三、構成解析
- 詞:原指韻文(如宋詞)或語句,後引申為語言單位(如詞彙)。
- 言:本義為“說話”,後擴展為“字詞”或“表達”(如“五言詩”)。
- 合成義:二者結合後,特指經過雕琢的書面語言,與口語化表達形成對比。
四、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修辭場景。
- 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褒貶色彩,如例句中既有中性描述(如顔真卿的評述),也有隱含批評的用法(如“捍然與布什挂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與“言”的獨立含義,可參考漢典及語言學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言辭。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其中讠是漢字的一個獨立部首,表示嘴巴;言是漢字的一個基本部首,表示說話的意思。詞言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8畫。來源方面,它是由阿拉伯語的“kawl”的音譯而來。關于繁體字形式,這個詞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因為它的繁體形式與簡體形式一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差别不大,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例句可以是:“他的詞言動人心弦。” 這個詞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結合使用,例如:議論、詞彙、言說等。它沒有特定的近義詞,因為它的意思比較獨特,但可以有一些相關詞彙,例如:文辭、辭令等。至于反義詞,可以是沉默、無言等詞語。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