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甸的意思、京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甸的解釋

京都周圍附近地區。《新唐書·郭虔瓘傳》:“今畿輔戶口逋耗,異時戎虜入盜,丁壯悉行,不宜更募驍勇,以空京甸,資荒服。” 宋 周弼 《野望》詩:“白草 吳 京甸,黃桑 楚 戰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京甸是漢語中的曆史地理概念,指古代都城周邊的直轄區域,具有行政與象征雙重意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京:本義指高丘,引申為都城、國都,如《說文解字》釋“京”為“人所為絕高丘也”。
    • 甸:源自“田”,本指王田,後演變為都城郊外的行政區域。《說文解字》注:“甸,天子五百裡地。”
    • 合義:指國都附近的直屬轄區,即“京畿之地”。
  2. 曆史内涵

    • 周代:以王城為中心,方圓千裡稱“王畿”,其中“甸服”為五百裡内納賦稅的區域(《尚書·禹貢》)。
    • 漢唐:特指都城周邊的直轄州縣。如《漢書》載“三輔、京兆、馮翊、扶風,皆京甸也”,唐代則稱長安、洛陽周邊為“京甸”(《新唐書·地理志》)。

二、文化象征

  1. 政治地位

    京甸是王朝的核心腹地,享有特殊治理政策。例如唐代設“京畿道”,由中央直接管轄,駐軍、賦稅制度均異于外州(《唐六典·戶部》)。

  2. 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以“京甸”代指權力中心或繁華之地。白居易《贈友》詩雲:“京甸多歡娛,山林苦憔悴”,對比都城與邊野的境遇差異。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古代文獻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釋“京”“甸”本義。
    • 《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2007年):載漢代京甸行政劃分。
  2. 現代辭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定義“京甸”為“京都附近地區”。
    • 《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詳述曆代京甸範圍演變。
  3. 史學研究

    •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分析唐代京甸的軍事與經濟職能。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今主要用于曆史、文學研究,或比喻核心區域(如“經濟京甸”)。其内涵始終圍繞都城權威的輻射範圍,體現古代中國的空間政治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

“京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京都(都城)周圍附近的地區,常與古代行政或地理概念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京甸”由“京”(京都、都城)和“甸”(郊外、區域)組成,字面意為都城周邊的郊野地區。例如《新唐書》提到“以空京甸,資荒服”,即指京都附近的區域()。

  2. 曆史與文獻用例

    • 唐代《新唐書·郭虔瓘傳》用“京甸”強調京都周邊人口與軍事的重要性()。
    • 宋代周弼《野望》詩“白草吳京甸,黃桑楚戰場”中,“京甸”指吳地都城附近的荒原()。
  3.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畿輔:古代對京都周邊地區的統稱,與“京甸”含義相近。
    • 京畿:更強調都城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範圍可能略小于“京甸”。

擴展說明


“京甸”是古代對都城周邊地區的統稱,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詩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所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漢語大詞典》等典籍(來源綜合自)。

别人正在浏覽...

别散别縣長談闊論刺候大娘打水返老歸童番文棼橑扶風绛帳扶風帳紗館打慌張勢煞黃雉萑葦觳薄将士夾生飯夾生話岌岌不可終日即立斤斧金聖歎計要君山來辟阆邱羸劣劣時利落手劉師哥礫洲淪波慮外緑柱玉馬八兒沒賬民房骈組屏蔽門菩薩心腸遷格怯縮慶覃癯毀熱芭容彩容體容易撒豆成兵聲辯世界紀錄壽光先生守中四從趿拉闆童兒同濟大學駝鼓鮮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