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梵語dharma,意譯“法”,指事物及其現象,也指理性、佛法等。“萬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金剛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萬法。” 宋 蘇轼 《東林第一代廣慧禅師真贊》:“而況於出三界,了萬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應物而無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獅吼記·攝對》:“有則萬法俱來,無時************,貧僧 佛印 是也。”
“萬法”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dharma”,其核心含義是“一切事物及其現象”,涵蓋了自然、物理、心理、生理等所有存在形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萬法”是佛教對宇宙萬有的總括性概念,其核心在于揭示現象的緣起性、無常性,為修行者提供認知世界的基礎框架。
萬法,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第一個部分是“**十”(shí)**,第二個部分是“**氵法**”(fǎ)。該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其繁體字為「萬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萬法的第一個部首是“十”,表示數字十,它由兩個筆畫組成。第二個部首是“氵”,是水的象形部首,由三個橫筆畫組成。法的筆畫為八。
源自:萬法這個詞最早見于《周易·彖證》:“仁者,人也,人于仁以**萬法**。”在此文中,萬法表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包含了一切現象、規律和法則。
繁體字:萬法的繁體字為「萬法」,其中的「萬」是對應「萬」的繁體字,由「十」和「雲」組成,表示數目很多;「法」部分和簡體字相同,由「氵」和「去」組成,表示規律或法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用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萬法在古代的寫法為「亻十彳」。
例句:1. 公正是一種社會**萬法**不可或缺的準則。2. 無論面對怎樣的情境,我們都應遵守**萬法**。
組詞:萬法包含一個常見的組詞「萬事萬物」,表示一切事物。
近義詞:萬法的近義詞有「諸法」、「衆法」、「一切法」等。他們都指代了天地間的一切現象、規律和法則。
反義詞:萬法的反義詞可理解為「無法」,表示沒有規律、法則或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