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責守衛的将領。《孫子·用間》:“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杜預 注:“守将,守官任職之将也。” 唐 元稹 《故萬州刺史劉君墓志銘》:“為清夷軍使時,會 侯希逸 叛 遼海 ,側近軍郡守将皆棄走。”《新唐書·韓遊瓌傳》:“ 潼關 有 李朝臣 , 渭北 有 竇覦 ,皆守将也。” 宋 秦觀 《與鮮于學士書》:“自承拜命,即欲緻左右之問屬,守将驟易,日迫賤事,乃爾後時,皇恐無地。”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卷二:“蓋 宿豫 守将即 僧遵 , 淮陽 太守即 武仲 也。”
“守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指負責守衛某地或某軍事要點的将領,通常承擔防禦職責。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軍事或城池防禦的指揮官。
“小拜的防守能力給教練留下深刻印象,本賽季他的防守将進一步提升球隊整體水平。”
“潼關守将李朝臣與渭北守将窦觎,皆以防禦著稱。”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職官體系,可參考《孫子兵法》或唐代史書等原始文獻。
《守将》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守衛或保護某個地方或事物的人。守将意味着擔負着守衛職責的人或角色。
《守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mian),表示與屋有關的事物;筆畫數為8畫。
《守将》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目前沒有确切的曆史淵源可查。但可以推測,它可能出自戰國時期或之後的古代典籍或文獻中。
《守将》的繁體字為「守將」。
由于《守将》這個詞的來源較晚,沒有古代的漢字寫法可參考。
1. 他是城牆上的守将,守衛着整個城市的安全。
2. 這位企業的守将,竭盡全力保護公司的利益。
守衛、守護、守備、守望等。
衛士、戍衛、保衛等。
進攻、侵略、毀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