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細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而 朱公 一儒生,以區區辯給,欲整其亂,祗自取辱焉。涓縷未申,勍敵已至。”
"涓縷"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被收錄,其含義需要結合字源和古漢語用法推測:
"涓"
指細小的水流,如《說文解字》:"涓,小流也。" 引申為細微、少量(如"涓滴歸公")。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103頁)。
"縷"
原指絲線,如《說文解字》:"縷,線也。" 引申為細長、連續的事物(如"千絲萬縷")。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7頁)。
"涓縷"可能形容極其微小的連續事物,例如:
該詞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但古文獻中有類似組合:
來源:中華書局《淮南子集釋》(2010年版,第456頁)。
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推薦使用規範詞:
“涓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juān lǚ
注音:ㄐㄨㄢ ㄌㄩˇ
詞義:比喻細微的事物或細節。該詞由“涓”(細小的流水)和“縷”(線狀物)組合而成,通過具象事物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微小”。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而朱公一儒生,以區區辯給,欲整其亂,祗自取辱焉。涓縷未申,勍敵已至。”
此處“涓縷未申”形容微小的努力尚未展開,便被強大的對手壓制,凸顯“細微而脆弱”的語境。
字義拆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北夢瑣言》相關注解。
愛才好士巴爾紮克暴沓比疎波潤才女財幸草包懲警遲難沖緊垂拱打假誕膺搭載地方部隊封駁風利高難梗絶功薄蟬翼瓜子貴賤狐惑蹇廢絞纏劫簸繼天酒浸頭距捍苦修雷歎雷樽冷泉隆陰母陀羅南郊偏癱前轉親娘秋瑾啓誘如登春台山胞沙屠食無求飽霜群數黑論白撻賤天津快闆條彙吐華土筍晚實未然無原箱墊鄉讪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