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于套埽之上釘廂散料。 清 魏源 《兩淮都轉運使婺源王君墓表》:“君事必躬親,細而放淤、抽溝、戽水,大而搶險、下埽、箱墊、走溜,皆親率廳營監蒞。”
“箱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在傳統水利工程中,箱墊指“于套埽之上釘廂散料”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加固堤壩或防洪設施。套埽(sào)是古代用稭稈、樹枝等材料捆紮成的防汛結構,而“釘廂散料”指在埽體上固定散裝材料以增強穩固性。
例如,清代魏源在《兩淮都轉運使婺源王君墓表》中提到“箱墊”與搶險、下埽等工程措施并列,說明其實際應用場景。
部分資料将“箱墊”解釋為“在兩者之間起調節、緩沖作用的人或物”,類比于箱子中用于保護物品的墊子。但此用法多見于網絡詞典,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需謹慎使用。
“箱墊”也可作為詞語組合出現,例如在“棕墊”“箱墊”等詞組中,但核心含義仍與填充、加固相關。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解釋,專業領域優先參考水利工程定義,日常交流中需注意語義的準确性。
箱墊是指放置于箱子或包裹内部的墊子,旨在保護包裹物品不受損。它可以起到填充空間、防止物品碰撞、減少震動等作用,提高包裹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箱墊》這個詞的部首是“⺮”(竹子),它位于字的左側。它的拼音首字母是“z”。
箱:部首為“⺮”,總筆畫為9畫。
墊:部首為“土”,總筆畫為9畫。
《箱墊》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源于中國的物品包裝和運輸領域。繁體字為「箱墊」。
在古代,箱墊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相似,字形基本一緻,沒有太大變化。
1. 我在寄送貴重物品前,一定要在箱子裡放好箱墊。
2. 快遞公司使用了特制的箱墊,保證了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3. 這個陶瓷作品太易碎了,我得使用箱墊來保護它。
1. 紙箱墊。
2. 海綿箱墊。
3. 包裝箱墊。
1. 緩沖墊。
2. 軟墊。
3. 墊子。
1. 硬
2. 結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