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雷罇 ”。刻畫着雲雷形圖案的酒器。亦泛指酒器。 漢 王充 《論衡·亂龍》:“禮畫雷樽象雷之形,雷樽不聞能緻雷,土龍安能而動雨?”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夫百物之象,猶雷罇也。” 南朝 梁 張率 《相逢行》:“堂上撫流徽,雷樽朝夕施。”
“雷樽”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酒器,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雷樽(亦寫作“雷罇”)指刻畫着雲雷形紋飾的酒器,後也泛指酒器。其名稱源于器物表面常見的雲雷紋圖案,這種紋飾由回旋的線條構成,象征雷電或自然力量。
形制與用途
雷樽是古代祭祀或宴飲時使用的盛酒器具,其表面常雕刻雲雷紋(類似回旋線條的幾何圖案),具有禮器性質。例如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提到:“禮畫雷樽象雷之形”,說明其紋飾與雷電象征意義相關。
文獻例證
除具體器物外,“雷樽”在文學作品中也可代指酒宴或飲酒行為,例如“雷樽朝夕施”一句即體現此用法。
雲雷紋是商周青銅器的常見紋飾,可能與先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有關。雷樽作為禮器,既具實用價值,也承載了宗教和文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雲雷紋的考古實例或文獻記載,可參考青銅器研究專著或《論衡》等古籍。
雷樽(léi zūn)是一個以雷(léi)為聲旁、樽(zūn)為形旁的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被雷擊中的樽桶。
以下是雷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雷(léi) 筆畫:13畫(雷:13畫;樽:10畫)
雷樽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象形字的成分,也有會意字的成分。雷樽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其使用比較罕見。
雷樽的繁體字為「雷樽」。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瑣,與現代簡化字形态有所不同。以雷樽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頛樽」。其中「頛」為雷的古字形,「樽」為樽的原始字形。
以下是一些使用雷樽的例句:
1. 雷樽閃電般的打擊讓人震驚不已。
2.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樽桶猶如雷樽一般微不足道。
以下是一些與雷樽相關的組詞:
1. 雷電樽(lèi diàn zūn):指被雷電沖擊後發出巨大聲音的樽桶。
2. 樽中之物(zūn zhōng zhī wù):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事物。
3. 雷樽之變(léi zūn zhī biàn):指某種事情發生了重大的、戲劇性的變故。
以下是雷樽的近義詞:
1. 雷擊樽(léi jī zūn)
2. 雷霆樽(léi tíng zūn)
3. 雷擊桶(léi jī tǒng)
以下是雷樽的反義詞:
1. 和平樽(hé píng zūn)
2. 平安桶(píng ān tǒng)
3. 安然樽(ān rán zūn)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